文|卢恩俊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在谷雨临近的日子,读着郑板桥的诗句,沏上一壶谷雨茶,听着催生百谷、润泽大地的雨声,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老家的香椿芽,想起母亲做的别具风味的香椿芽春卷。

家乡有吃春卷卷春菜的习俗,立春吃春卷说是迎春,谷雨吃春卷则是留春,椿与春同音,谷雨吃椿芽,细嚼慢品,希望留住春天。每到谷雨来临,家家户户就会在自家院落里的香椿树上,采摘嫩芽剁碎后和上面粉鸡蛋,摊香椿芽饼,卷着葱丝吃,白里透黄的面饼夹着一丝葱白,令人齿颊留香,就像是康有为的《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当然在这个时段香椿芽的吃法还有许多。比如香椿芽炒鸡蛋、炸香椿芽也是很可口的。而最多的是无油烹调,比如盐卤香椿芽、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芽切碎调温面等,这些品类既简单又好吃。那时我们家,一到这个时候,采下来的香椿芽当时吃不完,母亲就腌制一小瓷缸,随时取食。现在人们腌制香椿芽的技术高超了,冷冻设备也先进了,将腌制好的香椿芽以食品保鲜袋分装,入冰箱冷藏,可常年保存,随食随取,自然冰释,食之如新制。


按家乡的老话说,“三月八,吃椿芽”。人们把香椿看作一种长在树上的蔬菜,且为蔬中珍品。特别是谷雨前几天的香椿,不但鲜嫩,且光泽度强,香味浓厚。况且以前鲜菜少,越冬白菜、萝卜已经吃净,香椿芽就扮演了这个时段的主角。

所以在老家还有一句老话叫“院中一株椿,春菜常不断”。家家户户院子里都种着香椿树,少则一两棵,多则四五棵。谷雨前后村民们将新鲜的香椿采下,有的自家吃不了,拿到路边街头叫卖。家乡的香椿,其叶、柄、梗均呈紫红色,色香味美。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棵香椿老树,据说一百多岁了,号称村里的香椿王。每每谷雨风吹拂,香椿树吐露绛红色的芽苞,院子里便弥漫着馥郁的香味,让人联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怪不得家乡人用它留春呢,在这红花落尽的晚春,看那树上举着的正是一个秀色可餐的春天呀!

那时听爷爷说:“香椿树越老发芽越早,香椿芽谷雨前后要及时采摘三茬,谷雨一过,芽子长成老叶子就不能吃了。不要心疼这么嫩就折下来,香椿树越掰就长得越旺盛”。


我的家乡爱种爱吃香椿,还有一种说法,香椿是长寿树,香椿芽是长寿菜,寓意长寿。其实家乡人的说法也来自传统文化,古人就常用“椿年”“椿令”来祝福老人长寿。而古人称父亲为“椿庭”、母亲为“萱堂”,也是取长寿之意。今人认为香椿的独特气味,来源于其含有的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物质,所以说香椿芽为长寿菜也算名副其实。

每年谷雨,在我居住的南京,孩子们依然按照家乡习俗,搬出小圆桌,摆上几道南北组合风俗菜:肉炒香椿春卷、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香椿拌莴苣等,欣赏着满园的春色,嫩嫩的香椿芽吃进嘴里,仿佛吃到了浓浓的春意。

(本文作者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