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多月,超50000名选手参赛,800位复赛选手线上限时比拼,约400位决赛选手现场“同台竞文”……今天,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扬子晚报联合江苏文学院共同打造的“少年志·未来无界”扬子晚报杯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圆满收官,并于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知名作家、高校学者、中小学名师领衔的豪华评审团来到现场,见证少年高手们超燃的“巅峰对决”,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成长!
大赛掀起科学与想象的写作热潮
跟踪孵化“未来作家”,是扬子晚报杯十余年不曾更改的初心。聚焦青少年素质培养,精心打造的“新闻+学习+实践”少年志教育融媒平台,依托扬子晚报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征文大赛。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表示:“大赛不断发掘和培育文学新苗,当人工智能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世界,文学的价值不仅未被稀释,反而在数字洪流中愈发闪耀。我们希望以本次大赛为契机,鼓励更多的青少年用文学之炬点亮思想的星空。”
“文学创作属于每一个人,希望同学们继续手捧诗书,仰望星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作家祁智与选手们亲切互动。他指出,本届大赛给予了同学们展示文采的舞台和空间,引领了广大青少年去幻想,去探索自我创作的极限。
围绕大赛主题“少年志·未来无界”,一批文学新秀崭露头角,在这个春天拔节生长。本届大赛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吸引省内百余所中小学校热爱文学的选手参赛,在广大青少年间,掀起一阵科学与想象的写作热潮。从海选到线下决赛的三个多月过程中,小选手们以创作为媒介,从《未来一个灿烂的你》写到《别有天地》,再从《机器巨人与机器蚁人的决斗》写到《Ta的心居然是芯片》,得到了“大咖团”的倾情点拨,深化了对科技与人文的哲学思辨,收获了弥足珍贵的成长。
感动!
选手“我手写我心”触动评委
当天,400位文学少年们汇聚一堂,借大赛搭建的平台相互交流、尽情展示。现场,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骆冬青为大家揭晓了大赛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的名单。同时,学校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名单也将陆续公布。
在科学想象中,选手以“我手写我心”的情感表达和深邃思想,赢得了专家评审们的点赞和认可。
小学中低年级组题目为《如果____会说话》的半命题作文。“有选手提到即使是完美的机器也存在缺点,即缺少人类特有的情感与创造,有选手借汽车与主人沟通,提到贴‘芯’的汽车是拥有中国芯片的汽车。”大赛评审,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周峰点赞特等奖小选手:“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表达着自己远超课堂的、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在这个年纪就能够想到这些,并把人类的温暖情感融入创作中,很不一般!”
小学高年级组题目是《知识糖果说明书》。大赛评委、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倪鸣指出,特等奖作品体现出选手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富有想象力,能把日常事物与丰富想象相结合,完成高质量创作。“一位特等奖选手另辟蹊径,将自己的意识植入知识糖果,以第一视角进行体验,令人印象深刻。”
科技发展与未来社会让人担心的不是机器越来越像人,而是人越来越像机器……对此你怎样理解?初中组这道题目给了选手很大的思考空间,也诞生了一批触动人心的佳作。“感动、佩服、了不起!”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初中语文教研员袁源赞道:“孩子们虽仅十几岁,却已开始思考未来人类的自处之道,凸显了人类在精神、情感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体现出孩子们对人类发展的坚定自信。这种对无界的未来充满期待的时代使命感和担当意识非常可贵,令人感动。”
圆梦!
大赛专家盛赞“盲人的梦”
这是一场选手与扬子晚报杯的“双向奔赴”!决赛现场,一批多年来跟随扬子晚报脚步,追逐文学之梦的少年们,因热爱重聚,再圆文学之梦。
高中组题目为《那机器看到了我的梦》。江苏省写作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骆冬青和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吴铁俊一致认为,能够抓住“梦”做文章,巧妙地在科幻与现实间找到结合点,使文章兼具深度与独特性,是选手们能与对手拉开差距的关键。其中,特等奖选手、南京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邵辰扬的作文,以盲人视角展开,聚焦弱势群体的真实感受与需求,深入探讨科技、文明和道德间的关系。文中提及“我们可能从未低估人类本身的强大。窥心计划若为萤火微光,那么这些孩子本身就是不灭的火炬。机器可以窥测万物,唯一难解且不可窥的是人心”,此段画龙点睛,富含哲学思辨。
“我与扬子晚报杯的缘分起源于七年前,在五年级的我心中,扬子晚报是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是给热爱文字的青少年作家准备的最佳舞台。那一年,我在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拿了一等奖,今年,我与扬子晚报杯再续前缘,圆了特等奖的梦。”邵辰扬告诉记者,对她来说,语文是一门极具浪漫主义的学科,尤其是作文,在她眼里,它不仅仅是一百五十分中的六十分,更是高中生活中的光。
“颁奖典礼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关于文学大海的集体启航。”获奖选手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王杰夫也多次在扬子晚报投稿并发表作品,正是比赛让他获得了展示的舞台和与优秀同学切磋的平台,是每一次与文字的较量,让他得以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得更深、更远。
【花絮来袭】
组团冲奖,无锡学校为选手准备了专属大巴
在决赛当天,一辆来自无锡的大巴向赛场驶来。记者采访得知,无锡市第一中学有十余位同学进入了决赛,学校特意安排了一辆大巴车和两位带队老师,方便同学们的出行,支持他们勇夺佳绩。戴梓轩、孙上沅、许钧珽三位同学也不负厚望,在强强比拼中均斩获特等奖,让评委印象深刻!“扬子晚报是我们江苏人自己的晚报,所以学校非常重视本次大赛。”无锡市第一中学语文老师王州晗告诉记者,扬子晚报一直是学校作文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拄拐来战,小选手约定“明年还来”
继2019年,从湖北坐着轮椅来参赛的汤紫妍同学之后,时隔6年,赛场上,又见一位拄拐前来参赛的小选手——“超级热爱写作”的南京市银城小学二年级学生周星辰。得知自己进入决赛后,他强烈要求要到现场参加“巅峰对决”,虽然这次只获得了优秀奖,但他毫不气馁:“我要多多积累多多写,明年还来!”周星辰妈妈告诉记者,儿子是个体验派,最擅长写生活中观察到的细微事物,本届大赛题目不是他的强项,这次回去要总结经验,明年再战。
附:“少年志·未来无界”扬子晚报杯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同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提醒的是,本届大赛决赛获奖选手的电子证书将于下周(4月20日前)完成发放,选手可至少年志App首页下方“我的”查看电子证书并下载。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选手的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电子证书可联系17826043816领取。祝贺所有获奖选手及老师!
附决赛作文题目:
【小学中低年级组】
《如果_____会说话》
提示:从以下科技事物中任选一项填空,或自己创意补充。
(我的书包/学校的黑板/天上的星星/未来的机器人/云朵计算机)
要求:
发挥想象力,写出你选择的科技事物“会说话”后的有趣故事。可以描述它如何帮助人类,或者它眼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200-400字。
【小学高年级组】
《知识糖果说明书》
请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
【初中组】
科技发展与未来社会让人担心的不是机器越来越像人,而是人越来越像机器……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要求:自选角度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高中组】
《那机器看到了我的梦》
请以此为题写作,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策划 王璟
统筹 蔡蕴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李晨 王雪瑞
摄影 罗皞
编辑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