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Rosholt,中文名为饶世和,1907年9月8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罗肖尔特。1931年来到中国北京,在当时的燕京大学进行研究工作。1932年,凭借他的一些新闻经验,他到上海,在美国人开办的一家名为《China Press》的报纸,担任特约撰稿人。在上海期间,他报道了发生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1940年末他返回美国。1943年起他再次来到中国,担任情报官兼联络官,1944年10月他来到昆明,为美国空军第 14 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工作。抗战结束后离开。1949年春,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加入陈纳德在中国组建的民营航空公司,负责公共关系工作,直到1952年返回美国。1979年,他担任美国第14航空协会主办杂志的图片编辑。2005年2月21日去世,享年98岁。
饶世和于1948 年 7 月 4 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纳尔逊的活动上发表演讲。
饶世和在华期间,形成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尤其是抗战前后上海的历史。
第一辑:
第二辑: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红卍字会医生或志愿者。
红卍字会是民国时期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慈善组织,起源于一个民间宗教组织“道院”。
1916年,山东滨州人吴福永创立“道院”,“以提倡道德,实行慈善事业为宗旨”。道院崇奉至圣先天老祖,基、回、儒、释、道五教教主暨世界历代神圣贤佛,以参悟太乙真经,贯彻五教真谛,阐明大道为宗旨。设立道院均冠以所在地,名曰某某道院,济南道院为母院。道院以静坐为内功,善行为外功。道院设六院:统院、坐院、坛院、经院、慈院、宣院,附设机构有道德社、世界红卍字会、世界宗教研究会、灵学研究会。
1921年钱能训、杜秉寅、李佳白等人在北京组织红卍字会筹备处,以“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为旨趣。1922年9月,世界红卍字会筹备会在济南大明湖召开,后经北京政府内务部审批、备案,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于192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世界红卍字会以“促进世界和平、救济灾患”为宗旨,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逐渐构建起遍布全国且远及海外的慈善救济网络。
1938年4月,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驻济分会及济南道院大门。(来源见水印)
道院与红卍字会是合二为一的表里组织,道院重内修,红卍字会则着重推展慈善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及各地分会组织联合救济队,分赴各地救护伤兵、救赈灾民、救援难民、掩埋尸体。这组照片是饶世和拍摄的红卍字会上海救助活动的一组照片。
两名红卍字会护士。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世界红卍字会在沪设立医院、收容所,救治受伤兵民。有记载,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仅在杨树浦、虹口昆明路一带救援难民六万余人脱险。
红卍字会护士们正在准备绷带。
红卍字会护士们在照料病人。
红卍字会护士们在病房。
红卍字会护士们。
红卍字会护士们合影。
红卍字会医生和护士们合影。
医院药房里的护士。
淞沪会战爆发后,难民涌入租界,有的为躲避战火从这里逃离上海,有的因无立足之地而被迫返乡。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总办事处在位于北苏州路文安路的大江南苏皖航运局码头设立了江阴、无锡同乡收容所,救助难民返乡。以下影像为Harrison Forman在淞沪会战初期拍摄。
这位旗手隶属世界红卍字会中华东南各会联合救济第四队第二中队,在北苏州路文安路值守救助之职。
照片中的大楼为中国银行仓库,建于1935年。桥的另一侧既是著名的四行仓库。
大江南苏皖航运局为内河长途客运公司,位于北苏州路文安路闸北东南隅的租界内,其码头属工部局公共码头。影像向西南方向拍摄,背景为泥城桥(西藏路桥)和煤气公司的圆筒煤气包。
照片向正南方向拍摄,对岸是南苏州路的建筑。
准备逃离上海的难民。
大江南苏皖航运局码头,返乡难民在世界红卍字会联合救济队的协助下陆续登上小船。照片背景是文安路东面的大江南苏皖航运局,左侧建筑是文安路西面的中国银行仓库。
返乡难民踏上跳板登船,除了红卍字会联合救济队值守救助之职,童子军也前来帮手难民返乡。
新中国成立后,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积极开展自我调整和改组,同时继续开展救济活动。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通令各地红卍字会积极响应政府关于抗美援朝的号召,发动会员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
但随着情况的变化,民间慈善组织逐渐失去了活动空间,慈善募捐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难。在此情形下,1953年2月,世界红卍字会中华总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公开发表声明,宣布自行解散。随后,在大陆的各地红卍字分会按总会的指示,接连在地方报纸发布解散声明。至此,源起济南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民间慈善组织,永远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