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时30分,在轻快音乐的伴奏下,松教院附校六七年级学生的“专属下午茶时间”准时开启,面包、坚果、牛奶、苏打饼干等小点心齐刷刷登场。上线五个月以来,不但解决青少年课后时段能量补给需求,更培育学生劳动协作与资源管理能力,形成了项目化学习阶段性成果。
匀出5分钟,“下午茶专属时间”快乐拉满
“要不要尝尝我带的?”“美味!”……采访中,记者看到,分享的快乐在高年级学生之间照样流行。“孩子终究是孩子,开心快乐全写在脸上。”在七(5)班班主任董翠菊看来,下午茶除了能解决高年级学生的课间能量补给问题,也是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
“这个点,中午吃的东西已经消耗殆尽了,补充点能量正好可以撑到放学。”七(5)班学生叶佳语告诉记者,每天下午最期待的就是“下午茶专属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但这5分钟时间无疑是最有效、最快乐的“加油时刻”。
“别看只有短短的5分钟,其实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要匀出这点时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松教院附校副校长吕大为说,从“5+2”课后服务实行下来的情况看,低年级学生基本上4时半就离校了,高年级的学生选择留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居多,第三课后服务时段结束近6时。鉴于此,学校结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在六七年级试行下午茶。如此一来,既要留出5分钟下午茶时间,又不能影响其他低年级学生上课。学校的做法是将下午3时半之前的课统一往前挪5分钟,下午茶时段的用餐规范及纪律由当堂老师负责。
项目化驱动,“能量加油站”成学习大本营
提及下午茶,不仅孩子需要、家长赞同,老师们也表示,“中午11时多吃午餐,下午三四时确实会饿”。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学校敢于大张旗鼓地为学生安排下午茶,一则涉及经费问题,二则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松教院附校的做法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家长为孩子准备食物,学校负责把关和管理。去年10月,下午茶上线前,学校推出了《下午茶正当时》项目化探究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组队献计献策。同学们从下午茶选品标准、携带办法、食用规范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与讨论。有的小组制作了调查问卷,广泛征集同学意见;有的小组前往超市选品;还有的小组重点从自制角度征询家长的意见。
“让学生参与到下午茶方案的决策与制定中来,有利于引导他们在思考探索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变化发展中获取生活经验,汲取成长的能量。”松教院附校校长樊裔华介绍,“如何基于健康需要和现实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下午茶食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很有讲究。学生们在设计方案时,需综合考量个体热量差异、营养均衡等科学参数,同步协调不同个体间需求的多样性。眼下,随着天气转热,下午茶清单优化更新也已提上日程。
记者:王梅 寿怡杰
编辑:桂可欣 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臧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