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上海外滩的灯光尚未熄灭,属于上汽集团的高光时刻却已经拉开帷幕。一场名为“懂车更懂你”的发布会,不谈冰冷技术参数,却句句直击人心。在这两个小时的“上汽之夜”中,上汽没有选择秀肌肉,而是掀开了自己的“内心剧本”——关于安全、关于智能、关于情感,更关于一辆车和一个人的共鸣。



不谈参数 谈“为什么”

在这场没有硬推新品、没有狂轰滥炸数据的发布会里,上汽反其道而行,把“用户体验”这四个字放在了最高处。不是给你一堆数据让你自己解读,而是告诉你,这些背后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做这套技术、这项标准、这类设计。

这个夜晚,上汽想告诉所有人,它不仅仅是一个“车企”,而是一个理解你、懂你的伙伴。那种“制造商”与“用户”之间的冷冰冰关系,在这一晚被彻底打破。



从124年前第一辆汽车驶上上海街头,到70年前上海汽车工业的星火初燃,再到40年前合资合作的第一次尝试,上汽的每一步都不算轻松。

“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造车。”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的话,没有任何煽情,却句句有力。他说,上汽人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国产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而如今,则要让“用户梦”成为新的使命。

合作不设墙 技术不孤岛



当下的上汽,早已不再是单打独斗。从华为的通信技术到地平线的芯片、Momenta的自动驾驶能力,这些“朋友”的出现,为上汽的技术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上汽不想做一个封闭的科技堡垒,而是要让所有的“共创者”都能在这个大平台上共赢。比如与华为的合作,不仅限于鸿蒙座舱,而是从生态底层的融合,去打造一台更聪明、更安全、更贴心的智能车。

不怕撞、不会撞、万一撞了也不怕



在安全方面,上汽业确实把安全做成了“铁三角”:

不怕撞:车辆结构参照全球最高标准,直接往“钢铁战士”的方向去造;

不会撞:通过全栈自研的ADAS、VMC技术,几乎提前预判风险,避免事故发生;

万一撞了也不怕:多重冗余机制、主被动协同响应,把伤害降到最低。

这是上汽在智能时代对安全的“再定义”——不是“安全得分多少分”,而是“你在车里我就放心”。

发布会尾声,上汽亮出了三套“拳法”:

内家拳:打基础、强内功。比如线控底盘技术全盘整合,再比如那个能自进化的“银河4.0”电子架构,说白了,就是造出更聪明、更稳定、更会学的车。

外家拳:借力打力、合纵连横。不只继续深化合资,更要跨界联手阿里、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推进智能化与电动化进程。

组合拳:内外兼修,全球本地双打。Glocal战略一出,既抓海外市场,也把“本地化适配”拉到极致,每个市场都不被忽视,上汽要的不只是“领先一公里”,而是“引领一条路”。



“懂车更懂你”,听起来是一句口号,实际上却是上汽给出的答案。

技术,是为了让你用得更安心;设计,是为了让你看得更顺眼;智能,是为了让你和车的关系更像朋友。这场发布会,就像一次心与心的对话:没有咄咄逼人的商业语气,只有一句话——我们理解你,正在为你造车。

据悉,4月23日的北京车展,上汽将带来更多干货,“上汽之夜”只是开始。贾健旭一句话总结得很妙:“造车用车,唯‘心’不变。”这不仅是对用户说的,也是对上汽自己说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