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之夜展现的不仅是技术路线图,更是一个百年工业巨擘的认知跃迁——从规模制造到价值创造,从封闭体系到开放生态,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引领。

撰文丨MANGO

责编丨DAN

设计丨PinZow

4月10日的上汽之夜,展示了“内卷”迷局下的中国汽车工业转型新范式——当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说出"平权不是平均主义"时,上汽展台上MG Cyberster参数图片)的鸥翼门应声展开,投射出的光影在江面划出"技术平权"的倒影。这场被行业期待已久的发布会,既是对"上汽是否错失智能化窗口期"的回应,更是一张用70年造车基因书写的未来宣言。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

01

破界:从技术平权到产业规则重构

当插混价格下探至10万区间,当智驾系统成为标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第三次价值跃迁。技术平权,成了今年车圈最热门的关键词,对于上汽而言亦是如此。


只不过,在技术平权的叙事里,上汽展现出老牌车企的进化智慧。其L2++智驾系统全系覆盖的战略,将百万级豪车的预碰撞系统装进十万级车型;与地平线联合研发的征程6芯片,让国产车规芯片装车率两年翻倍;首款固态电池年底量产的时间表,更是直接改写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这些动作构成一个精妙的平衡公式:用规模化摊薄技术成本,以生态开放打破技术垄断,最终在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节点形成技术代差。


而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安全3.0技术白皮书",恰似刺破传统产业壁垒的三棱镜:潜艇笼式车身86%高强度钢构筑物理防线,VMC数字底盘实现每秒千次路况扫描,银河4.0电子架构打造出行业首个"数字免疫系统"。这些技术参数背后,是上汽对"平权"的重新定义——不是简单配置下放,而是安全标准与智能体验的普惠重构。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

更深层的革命发生在产业规则层面。当上汽将DMH超级混动系统开放给合资伙伴,当星云纯电平台向新势力共享核心模块,传统车企的技术护城河正在消解。这种"技术输出者"的姿态,让上汽的平权战略跳出了产品竞争的维度,转而成为智能电动车时代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就像其自主研发的VMC线控底盘标准,正在被纳入中汽研新版智能底盘技术规范。

02

共生:技术神经元级朋友圈

发布会现场,地平线的芯片、大疆的视觉模块、华为的感知系统与Momenta的算法模型,像神经突触般环绕着上汽星云架构。


如此设计的意义十分明确,这就是上汽的生态哲学——不是简单的供应商集成,而是构建类生物神经网络的分布式智能体系。每个合作伙伴都是自主进化的"技术神经元",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数据协议实现协同共振。


在智驾领域,上汽展现出罕见的生态包容性。地平线征程6芯片为荣威D7构建算力底座,大疆车载的立体视觉系统赋能五菱宝骏,华为ADS3.0即将登陆"尚界"品牌,Momenta的端到端算法则在智己L6上率先落地。


而这样的"四路并进"的战术看似分散,实则暗合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分化趋势:城区NOA需要激光雷达的冗余感知,而10万级车型更依赖纯视觉方案。上汽用多元化合作覆盖全场景需求,既避免技术路线押注风险,又在各细分市场形成比较优势。

生态进化的另一面是组织重构。将乘用车、国际业务、研发总院和零束科技整合为"大自主"板块,这个被内部称为"新四化指挥部"的架构,使得资源投放效率提升40%。

在商用车领域,上汽大通与红岩重卡的协同研发,让氢燃料重卡与智能皮卡共享70%的线控技术。正是通过"积木式"研发体系,上汽在智能化投入上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03

觉醒:大象已转身

发布会现场最动人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上汽对造车本质的回归。


当安全工程师讲解"躺姿碰撞防护系统"时,屏幕上闪过的不仅是CAE仿真数据,还有对113度标准测试坐姿的质疑——上汽选择在零重力座椅场景下进行129度大角度碰撞测试,这种超越行业标准的自驱,折射出老牌车企对产品责任的坚守。在智能化狂飙突进的年代,如此对安全底线的敬畏反而成为稀缺品质。

数字重生的密码藏在用户运营的细节里。银河座舱3.0系统90%的手机生态覆盖率背后,是上汽对"人车关系"的重新解构:当车机可以控制OPPO手表监测健康数据,当AR-HUD能同步火山引擎的导航信息,智能座舱正在进化成跨设备的中枢神经。


这种生态融合不止于功能堆砌,更构建起用户数字生活的连续性体验,因为上汽的目标,是要让车主觉得换手机比换车机更难适应。

转型成效已在市场端显现。一季度销量反超比亚迪的背后,是智己L6单月订单破万、MG Cyberster在年轻群体中的口碑裂变。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布局:依托GloCal战略打造的"欧洲特供版"MG4,通过适配当地充电标准实现市占率翻倍。这些成绩单验证了上汽的"双循环"能力——用本土化创新支撑全球化拓展,以技术输出反哺自主升级。


黄浦江的夜雾渐渐散去,荣威剧场外的试驾车队亮起矩阵式大灯。当光束刺破黑暗,映照出江对岸江南制造局的旧址轮廓,恍如两个时代的对话。上汽之夜展现的不仅是技术路线图,更是一个百年工业巨擘的认知跃迁——从规模制造到价值创造,从封闭体系到开放生态,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引领。这种转变犹如江水入海时的盐淡交融,看似平静却暗藏重塑产业格局的力量。在"We are more than auto"的宣言里,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的关键一跃。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My车轱辘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