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川剧变脸的铿锵锣鼓遇上非洲手碟的空灵韵律,当苗银锻造的精细工艺邂逅大列巴的醇厚麦香,一场世界文明的对话在青浦徐泾拉开帷幕。
昨天下午,一年一度的徐泾镇中外文化交流节暨上海西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WISS)国际日如期而至。来自上海西华外籍子女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各具特色的表演和美食。活动中既有国旗巡游、歌舞表演、摊位集市、护照打卡等互动环节,也有徐泾非遗、“社区九子”弄堂游戏、中国书法、苗银手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
国旗巡游仪式上,数十面旗帜迎风招展。来自澳大利亚的Tina Chen身着考拉图案的传统服饰,正在向孩子们展示澳洲传统果酱桉树蜜的制作工艺。透过玻璃罐中琥珀色的结晶,她告诉记者,每年西华国际日的现场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节目表演,孩子们可以从视觉、触觉、听觉各方面去体验世界的精彩,“这也是我们每年都喜欢参加这个活动的原因。”
“真是太奇妙了!”第一次参加国际日的Svetlana感叹道,“很开心孩子们都喜欢我做的甜品。”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刚搬来徐泾,算是青浦的新居民。为了这次活动,她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早早赶到摊位上陈列食物,大列巴、红肠、奶酪包等美食一字排开,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不少学生都围在她的摊位前争先品尝美食。
环绕西华操场设置的40余个展位涵盖了各国美食、工艺品、创意手工DIY、童趣游戏等,孩子们人手一份学校准备的游玩“护照”,在品尝美食、畅玩游戏的同时,敲下每个国家的纪念章,完成一次“世界环游记”。
位于青浦区徐泾镇的西华学校已有19年的办校历史,“西华国际日”不仅是该校一项传统文化品牌,也是徐泾镇中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的特色项目。而这座学校也恰似观察徐泾国际化进程的微观窗口。
“当年备课时常闻稻花香,如今窗外已是虹桥枢纽的璀璨灯火。”英籍教师Nigel pritchard回忆道。数据显示,徐泾镇已吸引了近1.5万名外籍人员工作、生活,常住外籍人员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还有不少在沪居住超十年的“老上海”。
据徐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国际日特别增设了“社区九子游戏”体验区,滚铁环、扯铃等弄堂游戏引来外国家长竞相尝试。这种“以童趣破冰”的设计,正是主办方促进文化共情的巧思。
从“世界环游记”到“国际交流节”,中国风与国际范的交融碰撞也折射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