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城市的艺术之光正在社区悄然点亮。今年,江苏路街道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共开设9门课程,新增2处教学点位,吸引近200名学员开启艺术之旅。从香氛疗愈到非遗石雕,从即兴键盘到手碟演奏,“零基础、低门槛、高品质”的美育课程,成为市民的下班“充电站”和年轻人的社交新聚场。
多元课程矩阵
打通传统与现代
“每次剥橘子皮时,果皮油囊会释放出柑橘精油,随之能闻到阵阵清香,而香气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我们感到愉悦......”周五晚7点,在江苏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艺术教室,飘散着各类花朵、果实的清新香气。授课教师左雅精心准备了柑橘、薄荷、玫瑰、天竺葵等各类植物精油,学员们通过闻香开启了一场感官之旅。该系列课程通过讲述中医养生理念,从脾胃调理到肺经疏通,帮助学员掌握“芳香疗法”的生活妙用。
学员刘女士告诉记者,之前收到过朋友送的精油,但因不了解使用方法便长期闲置。“我来这里不是单纯闻个香,更重要的是想深入了解精油的应用技巧和实际功效。” 另一位学员李先生则分享道,自己通过书籍了解到精油对改善睡眠的效果,加之本次课程还涵盖中医养生内容,这种传统医学与现代芳疗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是吸引他报名的关键因素。
“香气是生活馈赠给自己的小确幸。”左雅解释道,“比如午后一两点感到昏沉时,不必依赖咖啡,只需轻嗅或涂抹少许薄荷精油,就能瞬间提神醒脑。”她表示,本次香氛课堂以“嗅觉疗愈”为主题,将系统讲解从不同植物部位所萃取的精油在舒缓身心、提振精神等方面的功效。
当晚,“海派石雕”非遗课堂在同一楼层同步开讲。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炯为学员们讲解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审美鉴赏,并指导学员们使用刻刀、砂盘等传统工具进行基础雕刻练习。现场,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辅助教学。
陆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秋季班的学习,许多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毕业作品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部分老学员报名了春季班继续学习。本季课程保留传统手工艺的原汁原味,现场学习只是入门基础,关键在于能否利用课余时间坚持练习。”陆炯透露,在完成几期基础班教学后,计划开设进阶课程,“届时将指导学员创作更复杂的图案线条,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传统篆刻艺术。”
本周,江苏路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开出多门精品课程,涵盖即兴键盘、瑜伽、烘焙、书法入门、非遗体验等项目。其中,书法课程由上海书画院特聘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谢顺指导,为学员提供书法技法训练及文化解读;键盘和声与伴奏课则邀请专业音乐人设计课程,针对市民喜爱的流行音乐,从基础和弦走向、歌曲编配技巧入手,帮助学员在三个月内掌握自弹自唱的技能。
全新空间扩容
链接居民与艺术
由街道提供教学场地,构建“非遗传承人+协会专业会员+领域达人”的师资矩阵,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艺术熏陶,这是江苏路街道市民艺术夜校坚持的亮点和优势。依托街道文化空间网络,愚园路党群服务中心和岐山党群服务中心今年开启夜校服务,实现了对教学点位与课程设置的同步“扩容”。
本周,愚园路党群服务中心迎来手碟课程第一课。手碟因音数较少、上手很快,迅速引起了学员们的兴趣。课堂上,授课教师讲述了手碟的发展历程,并指引学员们尝试在不同发声部位轻轻敲击,治愈之音随之在教室内回响。在后续课程中,学员们将学习演奏《小星星》《天空之城》等经典曲目,感受手碟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岐山党群服务中心,“历代经典书法作品临写”课程也于本周拉开帷幕。作为江苏路街道市民艺术夜校书法课程的进阶版,本次课程特邀长宁政协书画院成员卓达力提供教学。课程精选《兰亭序》《多宝塔碑》等名帖作为范本,从笔法解析到章法布局、碑帖临摹,带领学员在墨香中对话古今。
“创办市民艺术夜校,不仅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还能在‘家门口’打造全民终身学习的场所,让艺术教育突破年龄与背景的限制,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江苏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持续优化这一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专业化师资+多元化课程”的创新实践,以文化涵养共创生态,以艺术赋能社区治理,彰显人民城市“既有厚度也有高度更有温度”的建设理念。
部分图片来源于江苏路街道
撰稿/摄影:李妍蕾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