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瑶 李昕芮)4月11日,西安市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安市民政局局长李平伟、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杨国梁、市医保局副局长岳岚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西安市民政局:建设不少于65个嵌入式服务设施
李平伟表示,2025年西安民政工作将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年内新建嵌入式服务设施不少于65个,发布全市服务“白名单”,强化运营监管,推动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让居民享受更便捷、可持续的社区服务。统筹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建设7个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30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推进9个区级公办示范性养老院运营。新增老年助餐设施40个、适老化改造500户,试点智慧养老院建设,为空巢独居老人免费安装应急呼叫设备1500户。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满足困难群众的多样化服务需求。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推广碑林区“融救联助”模式,持续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探索符合西安市实际的康复辅具租赁服务模式,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优化社会事务服务供给,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落实好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各项政策,深入推进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深化婚俗改革,广泛开展婚前教育辅导。创新社会治理能力。优化社区规模设置,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发展社区慈善,推选“中华慈善奖”候选人,推动公益资源与政府救助高效衔接。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千人口托位数4.8个
杨国梁介绍,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全方位守护人民健康”为目标,基层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发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将深化综合医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建设“健康西安”。
实施强基工程,促进医疗卫生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推广“四下沉”机制,基层卫生院实现心电图“一张网”全覆盖、影像覆盖率达90%以上,深化综合医改,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重点加强儿科、精神科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取消“门诊预交金”,扩大检查结果互认至200项。突出预防为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防协同,防控传染病,开展监测评估和爱国卫生运动,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建设9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45个省级示范中医馆;开展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新增中医质控中心4个,培养基层名中医百名。此外,西安市将建设托育机构116所,千人口托位数提至4.8个;二级公立医院儿科服务全覆盖,完成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0万人次、儿童孤独症筛查60万人次;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85%,试点“无陪护”病房,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
西安市医保局:减征职工医保费1%
岳岚说,2025年,西安市医保局将紧扣“深化六个改革”主线,以数据驱动创新、以监管保障公平、以服务温暖民心,全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贡献医保力量。
强化基金运行管理。开展专项整治,优化参保机制,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应用,加快西安市医保数据专区建设。推进医保业务“视频办”、两定机构线上协议签订、云药店医保支付系统、“无感+信用”支付服务建设,试点“医保钱包”等服务。全力办好两件民生实事。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1个百分点,持续12个月,推动集采药品“三进”区县全覆盖。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规范门诊慢性病政策,优化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改革;落实药品耗材集采。优化提升服务能力。深化“全城通办”“视频办”等9项便民举措,推进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开展医保宣传“六进”活动,提升政策知晓率,打造高效透明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基金安全。组织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聚焦违规与骗保行为,针对重点领域和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完善多方协同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