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家可能早就家破人亡了。”近日,在西畴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回访中,小丽(化名)再次感慨。

  小丽家住西畴县某乡某村,几年前村里修路,他们一家与他人产生纠纷,她的父亲因暴力袭击对方入狱。一晃三年过去了,小丽的父亲出狱时,自己所在的县乡村都建成了综治中心。出狱当天,综治中心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来看访其父亲,后来又组成工作队,先后20余次到现场化解矛盾,测绘划定道路界线,硬化入户道路,做了大量感化人心的工作,最后矛盾双方握手言和。此后,小丽的父亲外出务工,小丽则开店做生意,一家人的生活变好了。小丽的父亲思想也发生了转变,每次务工回来,他都要到乡政府坐一坐,说些感谢的话。

  2022年以来,文山州建成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1132个综治中心,四级综治中心平台搭建以来,每年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类问题近10万件,“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共识。2024年,全州综治中心成效满意度达97.28%,排名全省第2位,平安建设多项指标创历史最优。

  “全覆盖”布局

  全州建成1132个综治中心

  要切实加强综治中心建设,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文山州按照人员、经费、场所、设施“四到位”以及牌子、标识、制度、流程、台账“五统一”的标准,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五个一批”资源整合:通过干部交叉任职推动政法力量下沉,实现综治、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常驻或轮驻,整合调解、诉讼、信访等服务平台,打造“多中心合一”的治理综合体。目前,全州已全覆盖建成州级1个、县级8个、乡级104个、村级1019个综治中心。

  综治中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叫响“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努力实现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富宁县某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开挖施工方与承包方发生较大争议,分歧涉及标的500万元以上。施工方动用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进场阻挠施工,工程建设陷入停滞状态。镇综治中心迅速组织力量深入现场,历经37个小时的艰难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并签订协议书,工地上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

  “全流程”规范

  平安建设实现“三变”

  2019年1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明确“省、市、县、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由同级党委政法委员会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工作统筹、政策指导”。按照党中央精神和省级相关要求,文山州制定出台了综治中心建设运行工作规范,通过制定流程图、职责清单和工作指引,构建起标准化运行体系。明确“大事牵头干、小事分流办”的原则,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流程规范,开展363个示范村培训,提升干部治理能力。创新推出的“万名党员进万家”等行动,推动综合治理力量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实现平安建设“三变”——无人管理变有人负责、个体应对变整体联动、分散发力变系统施治。

  广南县珠琳镇综治中心运用工作规范指导基层治理,帮助基层找准纠纷的矛盾点,依靠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的人际关系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成功率大大提升,许多村寨实现了零犯罪、零违法、零上访。

  “全链条”闭环

  力求90%以上矛盾化解在基层

  依托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文山州率先实现四级综治中心信息互通,绘制1.8万个3D网格地图,录入17万条重点信息,开发“接诉即办”平台,实现“随手拍、一网办”。

  通过电子政务外网贯通村社终端,培训2256名系统管理员,形成“前端排查—中端派单—终端处置”的数字化闭环。配套推行的“三必到、四必访”机制,要求公职人员全员接单,年均走访群众50万人次,将90%以上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阿鹏(化名)是广南县某村村民,因矛盾问题扬言报复他人,多次持刀蹲点守候。承办部门获悉情况后,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化解和稳控,同时通过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向州综治中心推送信息。州县综治中心第一时间组成专家组及时介入,重新核算争议的工程款,把“法、理、情”贯穿调解全过程,实质性化解矛盾。矛盾双方当场握手言和、现场交付案款,双方都表示:“感谢工作组救了我们。”

  “全方位”治理

  网格为综治中心布下“万双眼睛”

  文山州把网格作为综治中心建设运行的基础底座,通过精简网格层级、整合行业网格、缩小网格半径、配齐配优专职网格员、整合条线网格员、发展壮大兼职网格员、修订网格事项清单、建立网格联系制度、推动网格分类治理、开展“五型网格”示范创建等举措,做实综治网格,提高矛盾纠纷和治安风险的发现能力与化解成效。聚焦“能管”,近期增设2.4万个微网格,网格总量达4.27万个,网格管理半径缩小到重点地区10户、一般地区20至30户。聚焦“会管”,拍摄《有一种守护,叫做“网格员”》培训视频,把综治网格的5项职责编成快板节目和感人故事,以乡镇为单位培训广大网格员。聚焦“愿管”,下发《关于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荣誉感、积分制、补助金等方式调动广大网格员真正履职,为综治中心布下“万双眼睛”。

  富宁县新华镇安康小区是全县的搬迁安置区,起初婚姻纠纷、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猜拳扰民、乱倒垃圾、私搭乱建、占用绿地、违规养殖等问题突出。县、镇、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认真研究,由社区用集体资金聘请3名专职网格员和12名微网格员专抓管理,制定“居民公约”,实行居民积分制管理。如今,各种突出问题基本杜绝,社区居委会每年接到的投诉电话总量从百位数降到个位数,小区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

  记者 朱光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