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传统化解模式中信息分散、责任不清、处置滞后等难题,砚山县综治中心探索构建“一汇总一研判一调度三闭环”,通过数据集成、流程再造、责任压实,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发现、精准处置、长效稳控的全链条管理。
“一汇总”强统筹
砚山县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横向联动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纵向贯通县、乡、村三级网格,将全县矛盾纠纷信息统一归集至砚山县综治中心,构建“数据中枢”,整合网格员摸排、群众反映、部门上报、系统监测等渠道信息,实现矛盾纠纷全量汇总、动态更新、分类入库,实现信息一网采集、统一研判、定期调度,对矛盾纠纷按照类型、风险等级精准标注,对信息进行分流、交办、督办,形成“统一受理—分类派单—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
“一研判”定方向
该中心每周对入库矛盾纠纷信息进行“首诊”,按风险等级(低、中、高)初步分类,标注紧急程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中、高风险矛盾纠纷进行深度研判。落实“一案一策”分析制度,溯源矛盾成因,提出化解路径建议,依托“矛盾纠纷数据库”实时监测办理进展,每月根据新线索动态调整风险等级,确保研判结果与实际情况同步。
“一调度”整资源
按照分层分级、灵活响应的调度模式,该中心通过周例会、月总结定期调度会议,统筹调配资源,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派单,明确责任单位、承办人和办理时限,对跨部门、跨层级的复杂矛盾,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属地乡镇、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联合攻坚,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角度分解、系统性调解、一次性化解。
“三闭环”促落实
交办闭环,责任到人,限时销号。该中心对入库信息24小时内完成初步研判,按照属地或行业属性派发至责任单位,并明确办理时限(普通事项3日办结,复杂事项7日办结),做到责任到人,限时销号。落实“双签收”制度,即责任单位签收任务后,需同步明确具体承办人,形成“责任链”;建立“中高风险”预警机制,对即将超期或重复投诉事项亮灯提醒,通过电话催办、现场督办等方式压实责任,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双反馈”机制,承办人需在办结后向该中心和当事人双向反馈结果。
化解闭环,多元联动,靶向施策。该中心推行“1+4+N”(综治中心+“法检公司”+多个行管部门)一站式化解模式,集中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整合吸纳“五老”乡贤、村(社区)能人、行业专家等社会力量参与集中化解,有效解决群众调解纠纷“到处跑”的问题。
稳控闭环,长效跟踪,源头治理。该中心以“三必到、四必访”工作为抓手,对社会稳定风险较高的矛盾纠纷,搭建“调解员—当事人”直联通道,将矛盾化解稳控从“被动回访”转向“主动接访”双向沟通模式。通过事中干预做好当事人心理疏导,帮助缓解其情绪压力,严防极端案(事)件发生。
今年以来,该中心共收集汇总信息线索719条,组织研判会商7次,分流交办矛盾纠纷394条,提级办理3件,“线上线下”跟踪督办50余次。
作为县域社会治理的“神经中枢”,砚山县综治中心整合全县治理资源和力量,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群众的诉求有处说、矛盾有人调、难题有人管,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解忧驿站”。
记者 朱光清 通讯员 王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