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护创新
春风佛淮海,法护创新潮。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徐州法院紧扣“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立足审判,延伸司法职能,全面升级“徐知护创新”知产审判品牌矩阵,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护航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能否组织一次巡回审判?”
“上门去办案,不仅可以让当事人少跑路,还有利于矛盾纠纷化解。”
3月24日,徐州知识产权法庭工作例会上,法官们发现新受理的36起案件呈现显著共性:被告均为宿迁及连云港小微企业。秉持着“如我在诉”理念,法庭决定启动"巡回审判+"解纷模式,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纠纷发生地。
3月31日,徐州知识产权法庭吴晓志、陈颖、崔悦审判团队结束当日庭审任务后奔赴宿迁。此时,宿迁法院通过跨域协作机制,已提前完成审判场地布置、技术设备调试及后勤保障工作,并协助调取涉案关键证据,为巡回审判做好充分准备。
次日,在宿迁宿城区法院,一起涉及当地某卫生洁具企业的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中,两地法官展开联合调解。宿城区法官发挥“本土”优势,凭借对当地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以“乡音乡情”化解当事人的心结,庭审前通过面对面恳谈疏导,有效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徐州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则结合双方提交的证据,清晰释明法律风险,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为本地企业的经营发展留足了空间。某企业老板感慨道:“本以为跨市打官司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连差旅费都省了!”
4月11日,吴晓志、崔金城、崔悦审判团队在连云港连云区法院的审判现场同样高效有序,徐州知识产权法庭携手连云港连云区法院,经过多轮沟通,在情理法并融下,五起案件成功调解,其中四件当庭履行完毕。权利人对两地法院协同高效化解纠纷、维护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两次巡回审判,36 起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9 起案件当庭调解并即时履行,1 起达成 10 日内履行的和解协议,16 起形成和解意向,10起通过庭前会议完成证据交换,确定审理思路,后续当事人可以选择依托徐州中院开发的云融e空间,通过“一案一空间”开展线上诉讼程序,法官和当事人不仅能够实时线上沟通,还能够实现电子卷宗实时共享与异步审理功能。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法官们“多跑腿”换来的群众“少跑路”。正如法官们所说:“我们跑一趟,既能让当事人就近诉讼,也能更深入了解案情,把纠纷化解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徐州知识产权法庭依法跨区域管辖连云港、宿迁市域内部分知识产权案件。为实现高效解纷、便民利民,徐州中院与连云港中院、宿迁中院分别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共建协议》《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协议》,设立巡回审判点,构建起“异地管辖不跑腿、纠纷化解在当地”的诉讼服务模式。这种审判工作“平移”机制,不仅免去了当事人往返徐州的奔波之苦,更借助当地法院的地缘优势和调解资源,让知识产权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快速妥善解决,真正实现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
供稿:知产法庭 王璐瑶
审核:单雪晴 褚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