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尚忠海介绍,目前,我省培育、推广的无絮杨良种有两个,一个是“周雄1号”杨,由周口市国有西华林场(周口市无絮杨、柳协会)主持,与河南省林科院和河南农业大学共同选育出的,在西华林场、民权林场、中牟林场等地均有推广种植。另一个是“豫雄1号”杨,由河南省林科院牵头,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园林局等单位共同参与培育的,在全省都有推广运用。

暮春时节,气温回升,干燥多风,杨、柳飞絮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了许多烦扰。

四月如何不“飞雪”?——对杨、柳飞絮进行有效的防控!4月11日,河南省林业局总经济师尚忠海、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樊巍做客河南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解析我省杨、柳飞絮成因,以及抑制杨、柳飞絮采取的相关措施。



河南省林业局总经济师尚忠海(右)、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樊巍(中)。

成因

杨、柳飞絮是杨、柳树种子传播的自然现象。

杨、柳飞絮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近年来大家感觉越来越严重了?

“杨、柳飞絮是杨、柳树种子传播的自然现象。”樊巍说,杨、柳树是雌雄异株,春季雌株花序授粉后,生成一串串蒴果,发育成熟后会逐渐裂开,白色絮状茸毛携带种子便会随风飘扬。“杨、柳飞絮本身是无毒的,也不是过敏源,但对人的呼吸道会造成影响,还容易引发火灾。”樊巍提醒说。

杨、柳树是重要的生态树种、经济树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杨、柳树的雌株速生性较强,早期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杨、柳树品种多为雌株,这就导致了雄株、雌株比例的失调。随着这些雌株进入成熟期,杨、柳飞絮问题就集中呈现出来了。

樊巍说,其实近些年来,随着防控力度的加大,我省杨、柳飞絮已经大面积减少。但由于杨、柳飞絮还受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偶尔还会出现集中爆发的现象。

规程

杨、柳飞絮防控标准年初正式施行

今年年初,我省正式施行《杨柳飞絮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一地方性标准,对我省的杨、柳飞絮防控工作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尚忠海介绍,《规程》明确杨、柳飞絮防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高效;综合防控,突出重点;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综合防控,能够使飞絮量明显减少。

《规程》突出强调了“分区防控、精准施策、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要求各地结合杨、柳飞絮发生规律和絮源调查,将杨、柳飞絮防控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两个区域。同时,根据杨、柳树栽植数量和发生程度,《规程》提出了绿化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等三个方面防控措施。

其中,物理措施是通过喷淋、清扫等途径,全面降低飞絮传播。化学措施是通过对树干注射赤霉酸等抑制剂,有效抑制杨、柳树花芽分化,降低杨、柳絮产生量。

“比较而言,绿化措施是治本性的措施。”尚忠海说,根据营林绿化流程,分别采取调整树种结构、推广应用雄株优良品种、高接换头、营造混交林、采伐更新等多种措施。通过调整区域树种结构,逐步减少杨、柳树栽植比例;通过在杨、柳树造林绿化时推广应用无絮杨、无絮柳优良品种,逐渐使飞絮量明显减少,达到有絮不成灾的目标。

措施

推广两个无絮良种,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区

杨、柳飞絮的治本措施,包括推广优良的无絮杨品种。

“无絮杨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材质好、耐旱、抗病、栽植成活率高、冠层结构好、树形优美等优良特性,是我省城乡绿化美化和营造农田林网的优良树种。”尚忠海说。

尚忠海介绍,目前,我省培育、推广的无絮杨良种有两个,一个是“周雄1号”杨,由周口市国有西华林场(周口市无絮杨、柳协会)主持,与河南省林科院和河南农业大学共同选育出的,在西华林场、民权林场、中牟林场等地均有推广种植。另一个是“豫雄1号”杨,由河南省林科院牵头,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市园林局等单位共同参与培育的,在全省都有推广运用。

樊巍介绍,今年省林科院专门设立了一项科技兴林重大项目,对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对杨、柳飞絮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优化,探索无人机叶面喷洒、树干形成层涂抹等方式。同时,他们正在筛选赤霉酸增效剂,通过施药方式的改进,将防治效果提高20%以上。通过科技攻关,最终让杨、柳飞絮防治成本降低30%以上。

“我们建立了一个100亩的综合试验示范区,集中示范杨、柳飞絮综合防控技术。”樊巍说,最终将形成高效低成本的杨、柳飞絮防控体系,为下一步杨、柳飞絮防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推进

稳步推进现有杨、柳树改造更新

目前,我省杨、柳树种植面积达到954.75万亩,占全省乔木林面积的18.28%,城市、农村,道路、河渠均有分布。尚忠海说,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工作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问题,涉及多个部门。

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按照《规程》的要求,协调配合、协同发力,确保防控取得良好的成效。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有序地推进综合防控工作,切实提升城镇绿化档次,为民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尚忠海表示,各地林业部门要通过各项绿化措施的实施,调整现有林树种结构,稳步推进现有杨、柳树的改造更新,在新造林绿化中推广杨、柳树雄株优良品种,营造混交林,降低杨、柳树雌株比例,减少絮源量,提高防控效果。

来源:河南省政府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