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舶来香料。南朝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范晔在《和香方》序言中有甘松、苏合、安息、郁金等香料“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的记载,说明那时候的国人已经知道这种域外香料,只是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因而也尚无地产。
范晔所说的“被珍于外国”中的“外国”到底指哪里呢?或者说,最早进入中国的安息香究竟产自何方?
对此,唐代医学家苏敬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他在《唐本草》中说,安息香出自西戎,似松脂,为黄黑色块状物。
西戎即西域,古有安息帝国,是与汉朝、罗马和贵霜帝国并驾齐驱的古代亚欧四大强国之一,具体位置就在现今的伊朗地区。因此,这种产自安息帝国的香料被人们称为“安息香”。
到了宋代,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不断繁荣,安息香开始大量进入我国。据《中国医学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以后,中国每隔1、2年便从于阗国输入安息香、鸡舌香、乳香、木香、琥珀水银、腽肭脐等药品,说明从宋代起,安息香的妙处开始得到国人的认可。
首先引发人们浓厚兴趣的,便是这种西域香料安息宁神的特殊功效。该香料香味典雅飘逸、低沉温暖,甜香中略带一丝木质的酸味,闻之能够让人心神安宁,进而平静入眠。于是,有关安息香可安神助眠的传说不断出现,其中颇为经典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靠安息香疏解对贵妃杨玉环思念之情的传说。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到一年的时间,唐朝都城长安陷落,唐玄宗只得带上杨玉环仓皇出逃。没想到,行至马嵬驿时,随行将士发生哗变,不仅处死了宰相杨国忠,还逼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万般无奈的唐玄宗眼睁睁看着心爱的贵妃悬梁自尽,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之后,随着叛军将领安禄山的被杀,唐玄宗得以返回长安,但身在宫中的他睹物思人,每每忆起与贵妃的点滴往事,便心如刀绞,彻夜难眠。
为了让唐玄宗疏解心绪、安然入眠,太医们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一剂良方,即在屋内点起安息香,让这种温暖典雅的气味充盈整个房间。只有在此时,唐玄宗才能平静下来,暂时忘却痛苦,昏昏沉沉地睡上一个安稳觉。
自唐宋起,安息香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欢迎,渐渐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珍品。所以,又有人认为,安息香的得名并非因为产地,而是因为这种香料特殊的“安息”功效。
自汉代起,以香料熏衣的习俗开始盛行,人们热衷于将各种香料组合起来,制作出味道独特的熏衣香方,以提升自己的衣着品位,并且营造出宁静祥和的美好心境。气息典雅的安息香无疑是众多香料中最适合用来熏衣的,因此,除了与其他香料配伍使用外,人们还喜欢直接用安息香制成线香,既便于使用,熏香效果也非常理想。
在明末冯梦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第三卷中,卖油郎秦重为赢得花魁美娘的芳心,特意用安息香熏衣来打扮自己。书中这样描述秦重的行为:“回到家中,把衣服浆洗得干干净净,买几根安息香,熏了又熏。”
另外,在一些古代诗词中也能频繁看到安息香的身影。比如,明代陶益在七言律诗《秋夜拨闷》中有“浮云目断心如水,习静时燃安息香”之句。另一位明代学者胡俨也有诗《戏作次药名十首·其四》》曰:“商陆几年莨荡子,车前马勒却回乡。预知已有宜男兆,夜合频烧安息香。”这些都说明用燃烧的安息香来安息宁神已成为我国古代一种颇为流行的风尚尚。(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4B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