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视频请点击:http://jl.cnr.cn/jlgd/20250411/t20250411_527131514.shtml

近年来,在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吉林省连续15次摘得金奖,创下全国金奖总数第一的纪录,是当地持续强化优质水稻“种子芯片”支撑,擦亮以吉林大米为代表的“吉字号”农产品品牌的生动实践。



坚持当好中国粮食版图“优等生”

吉林省牢记嘱托,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坚持把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摆在突出位置。

世界著名优质粳米产地多集中在北纬40~46°左右,而吉林省正处在这个纬度带上。森林覆盖率达43.6%,拥有1600多条无污染的源头性河流,松花江、嫩江等众多河流交错其中,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纯净而充足的优质水源。黑土层深厚且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高,富含氮、磷、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养分。

近年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以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为引领的“吉字号”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4月8日,在吉林长春,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春季营销宣传活动暨公用品牌广告语首发仪式盛大启动,创新推出“好在天然、贵在品质,吉林大米因为绿色所以出色 ”吉林大米公用品牌广告语和“一带金黄、天赐之礼,吉林鲜食玉米在这等你”吉林鲜食玉米公用品牌广告语,以此拉开了2025年“吉字号”粮食品牌建设的序幕,标志着吉林大米生态网链建设按下“快进键”。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柴冠表示,下一步,省粮储局将主动适应全民消费升级和产品品牌创新的客观需要,持续优化品牌体系,形成产品名录和招商名录,打造产值数据化、可量化的算力模型。深化政、校、企、协合作,构建吉林大米和吉林玉米生态网链,推动吉林粮食良种适种、订单生产、市场收购、绿色仓储、精深加工、分级分类、品牌营销、终端直达、标准领跑、质量追溯等全链条发展。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侯立刚在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春季营销宣传活动暨公用品牌广告语首发仪式,对吉林大米进行数据分析和品质宣贯。

抓牢种子内核中的金牌基因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种业振兴是关键。吉林粳稻品种15次问鼎全国金奖的亮眼成绩,是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吉林大米的“金牌之路”背后,凝结着三代育种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智慧。

“品种培育要靠时间和汗水成本来换效益,育种就是一场持久战。”陈莫军说。

依托东北黑土地的天然禀赋,吉林率先开展稻米食味品质研究工作,构建稻米优良食味评价体系,科研团队历时20余年持续攻关,成功将大米“食味值”这一核心指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高效聚合高产、抗逆基因,实现“高产”与“好吃”兼得。

在吉林农科院水稻种质资源库,1.24万份水稻种质资源犹如一座“黄金基因库”,是北方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水稻基因库。

“从单一追求高产到优质高产并重,我们的育种目标始终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陈莫军介绍,培育出的“吉粳511”“吉粳515”“吉粳528”“吉粳816”“吉粳830”“吉粳575”“吉粳596”等7个食味明星品种多次在国内、国际稻米食味鉴评舞台上大放异彩。

2024年,在日本水稻品质?食味研究会主办的“中日优质食味米鉴评会”上,“吉粳575”食味超过日本新潟越光大米,夺得食味“最优秀奖”,“吉粳830”和“吉粳596”食味与新潟越光不分伯仲,获得食味“特别优秀奖”。

这些“金种子”已成为支撑吉林大米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智慧下的科技赋能

在吉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吉林大米品质跃升的核心引擎。

“科技创新是吉林大米持续领跑的关键密码。”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凌凤楼说,“依托三江实验室这一创新平台,我们聚合了世界各地的优质水稻食味基因,不断通过南繁加代、聚合改良基因,打破东北育种一年只能一代的困局,实现南繁一年三到五代育种进程。”育种的加速,大幅缩短了优质品种选育周期,形成育种的“加速器”。目前,实验室已建成1.7万份种质资源库,年培育优质水稻新品种10余个。



“好吃的品种得用好吃的方法种出来”凌凤楼说,实验室创新运用提高插秧密度、降低氮肥用量、晚断水早收割、自然风干降水、低温储藏等优质食味配套的科学栽培技术,通过“良种+良法+良技”的系统创新,大大提高了大米的食味值,让吉林大米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同步提升,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板。

伴随着扩良田、育良种、用良机、施良法,吉林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业数字化平台,拓展“吉林一号”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2024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5%,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



标准护航下的产业升级

标准化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吉林大米目前已建立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全产业链标准12项,172户企业加入质量追溯平台。

202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开展吉林大米分级分类工作。通过“一品一码一授权”的溯源体系,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看产品分级信息、检测报告以及从种植、仓储到加工等全过程溯源情况,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透明化。“授权产品都带着‘身份证’,吉林大米分级分类能够进一步提升吉林大米形象,提高辨识度,对企业销售帮助很大。”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明柱说。



赵明柱表示,“通过分级管理,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同时,通过明确的分级标识和溯源信息,消费者可以更加信任和认可吉林大米的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据了解,吉林省已有100款分级分类产品使用“吉林大米身份证”,产品溢价率超30%。今年还将授权100款大米产业和50款鲜食玉米产品。

从实验室的基因密码到黑土地上的丰收画卷,吉林大米以15项金奖解锁了“中国好粮”的品质密码。

科技、产业与政策协同驱动,有力推动吉林大米“白金名片”越擦越亮,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强,粮食产业发展动能越来越足。(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来源:央广网

初审:王伟光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