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扫这个二维码,进入广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e申请小程序,在小程序里点击监测对象自主申报,就可以申请纳入监测对象。纳入成功后可获取精准帮扶,并可随时查看可以享受的政策。”近日,广西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洪浩来到上纳屯村民罗耀益的家中,递上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并详细告知如果家庭出现新的困难该如何申报。
2023年6月,罗耀益的妻子患病住院,自费医疗部分支出达2万元,这一情况立即触发了广西防止返贫致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系统线上预警。网格干部上门核查时发现,为了照顾妻子,罗耀益不得不放弃外出务工,收入来源骤减,同时家里还有两个子女在读书,负担较大。经过分析研判,六纳村将其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对象,因人因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除了低保,我们家每年养牛、养蚕还可以得到产业奖补5000元,今年村里的公益岗位又续聘了我,每个月有1000元服务补贴,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罗耀益说。
作为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平台项目建设试点县,自2022年以来,忻城县率先探索构建“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整合医保、教育、民政等20个部门数据,通过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线下网格干部排查等途径实施智能化精准化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4年以来全县通过线上预警及自主申报纳入监测对象的占比达80%以上,实现防返贫致贫工作从‘人海战术’向‘智能作战’转变。”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国章介绍,忻城县将县、乡、村三级干部凝集成一张责任网,线下设置县级四级网格长、乡(镇)和村两级网格员、村级两类监测员,贯穿预警排查、识别纳入、精准帮扶及数据质量提升等,有效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
城关镇城南社区是万人以上的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结合防止返贫致贫网格化排查工作,该社区划分了87个网格,由驻村干部、社区干部、信息员和防贫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常态化排查和监测帮扶,实现“人员在网格上到位、政策在网格上落实、群众在网格上受益”。
“社区对监测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纳入监测后5日内落实帮扶责任人,广西防止返贫致贫促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政策工具箱’会按照农户风险类型、劳动技能等,智能推荐帮扶政策,并在10日内落实精准性帮扶。”城南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蓝春灵说。(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朱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