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致电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对当时要求更换牌匾颜色的原因作出解释,反而表示,商户“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


该话题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媒体评论相继而来,“请问三河城管,究竟是谁不怕麻烦不心疼钱?”“三河城管为何死不认错?”

三河“招牌禁用红蓝黑”被热炒后,还没出的文件肯定出不来了,在舆论压力下,该做法也悄然而止。媒体继续追究主管部门决策随意的责任,这可以理解。

不过,打过去电话,不知道什么角色的普通工作人员,成为了“被采访对象”,甚至可能媒体都没有说出自己是哪家媒体,而是以普通商户的名义拨打的电话,一个普通商户向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询问“招牌是否可以改回去”,工作人员的回答“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去,自愿”,这有错吗?没错啊

错的是原来强制改的决策和准强制实施,而不是“改回去”。如果没有索赔,自己愿意掏钱,那改回去没问题,一线城管的这个态度没有大问题。记者希望一线员工①承认认错,②赔偿损失,甚至③处罚做出决策的他们的上级或上级的上级,可能吗?原来的决策是否有问题,撤销后给商户带来的损失,当事人是否应受到处罚?廊坊纪委已经介入调查了,相信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里反映了几个问题:

1️⃣决策的随意性,禁用“红蓝黑”的决策,是否经过一线调研和讨论,在实施前,是否公示?

2️⃣部分行政官员“唯上”,上面说什么,不论对错,都贯彻执行。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

3️⃣部分公务员,大学一毕业就考上公务员,然后一直在行政体制中,对所管辖的行业和业务缺乏足够的深度了解和洞察。

4️⃣相关负责人不能及时主动回应外界的关切,结果媒体“采访”普通工作人员,甚至假冒个人用户向客服咨询,客服常规回答,导致舆情恶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