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校长、领导都早早评上了高级职称。尽管校长们都不上课,但照样可以以教师的身份评职称。而一线老师呢,辛辛苦苦常年奋战在一线,很多照样评不上职称。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教师职称和工资挂钩。

人性都是自私的,当面对名利时,没有任何人可以坦然和拒绝。而职称作为老师们提升待遇的唯一途径,自然是香饽饽,人人都想早早评上。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校长领导都早早就评上了高级,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待遇。



可以说,只要职称和工资挂钩,高级职称永远是领导的盘中餐,一线老师根本无法和他们竞争。

第一:各种荣誉证书的评选领导具有决定权,一般老师根本无法与其竞争。

评职称不仅看老师平时的教学水平和业绩,更看老师获得的各种荣誉和证书。但我们也知道,荣誉和证书的获得并不是干得越好就会给你的。

看看每个单位,先进个人和模范的评选并不公平公正,很多时候,老师们根本不知道就评选出来的。是谁评选的呢?其实就是学校的校长和领导们。所以作为领导,如果自己评职称缺少哪个证书,他们又怎么不会优先考虑自己呢?看看每年教师节表彰的那些人,很多都是单位的校长和领导。

作为领导,证书多、荣誉多,在评职称时自然积分最高,评上的可能性也最大!



第二:学校的职称评审政策基本都是领导制定的,肯定会优先照顾自己。

我们国家职称评审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具体到每个学校标准都不太一样,为什么会如此?其实就是各单位领导对职称政策的解读不一样。

有的单位会要求不是班主任的不能评;有的单位会要求教学成绩倒数第一的不能评。总之,各校都有自己的一套职称评审方法。但在具体制定的时候,其实也是领导们集体商议的,大多数老师并没有话语权。

领导商议的决定,不可能不考虑自己。所以很多学校在积分的制定上,校长都是最高的,然后是副校长,然后是各中层主任、副主任,最后才是班主任和一线老师。基本上和官职的大小有关。只可怜了那些默默无闻没有一官半职的一线老师,积分最低,自然也不可能竞争过别人。



职称和工资挂钩,就是变相个领导送福利。

目前,中小学职称设置的越来越高,甚至允许中小学老师评正高职称了,看似为了广大老师们,给老师们一个提升待遇的途径,但内行人都明白,这就是给校长和领导们的福利。

很简单,作为一线老师根本不可能评上正高,很多连副高也不可能评上,因为人家要求的证书、课题一线老师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如果职称仅仅是荣誉,领导们可能还会给一线老师一点机会,但是现在职称和工资挂钩,校长们又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只可能更加变本加厉的搞职称腐败,在名利面前,谁都有贪的邪念,何况人家有这样的机会和权利!



职称是对一个老师教学能力和业绩的认可,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荣誉。而教师待遇牵涉到很多方面,比如工作量、工作内容、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等等,但现在就靠职称来提升老师的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不公平的。当校长和一线老师一起竞争职称,一线老师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现在的教育上官僚习气浓厚,人人都想当官,都想凌驾于一线老师之上!可以说职称不改革,一线老师永远没有希望!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