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法律知识,关注@李肖峰
Tel:13910685120
“签协议时脑子一热,事后发现被‘坑’了!”这是很多当事人拿着补偿协议找我咨询时的第一句话。我是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作为专攻行政诉讼和刑事案件的律师,我们聊一下征地补偿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怎么办?就在上周,一位北京门头沟的村民拿着《安置补偿协议》冲进律所,说他家200平的宅基地按“集体土地”标准补偿,但律师调查发现,该地块早在2017年就被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补偿标准差了三倍不止。今天我就结合这类血泪教训,说说征地补偿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时,老百姓该怎么破局。
首先得弄明白:什么算“重大误解”?
法律上的“重大误解”可不是你觉得“钱给少了”这么简单。根据《民法典》第147条,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你对协议的核心内容有错误认知(比如把国有土地误认为集体土地);
2. 这个误解直接影响了你是否签协议(要是早知道补偿标准差这么多,你压根不会签字);
3. 造成了重大损失(比如少拿几百万补偿款)。
去年广东韶关的黄某兄弟案就是典型。政府拆迁他们的商铺时,拿1992年的集体土地标准补偿,但实际上他们的土地证早在2014年就转为国有性质。律师调取国土部门档案后,法院最终认定协议存在重大误解,补偿款从80万飙升至420万。
发现中招了怎么办?三条救命通道必须走通!
第一招:协商变更协议
别一上来就打官司!先试试和征收方坐下来谈。2025年浙江某工业园拆迁案中,企业主发现协议里漏算了2000平的地下仓库,律师带着测绘报告和产权证明找征收办谈判,3天内就重签补充协议,多拿了1700万补偿。
关键点:谈判时要甩出硬证据——土地证、评估报告、政府信息公开文件,千万别空口说“我觉得不公平”。
第二招:行政途径施压
如果对方装聋作哑,立刻启动法律程序:
• 申请行政复议:向上一级政府或征收部门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重点写明“协议签订基于错误事实”(法律依据:《行政复议法》第12条);
• 提起行政诉讼:直接告到法院,要求撤销或变更协议(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70条)。
今年上海浦东的案例就很解气。村民签协议时误信“先签字先选房”,结果安置房根本没建。律师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挖出项目未取得用地批文的铁证,法院判决协议无效,村民集体拿回土地。
第三招:司法确认撤销
前两招走不通?那就法庭见!但要注意:
• 起诉时效只有1年!从知道误解事由之日起算,超期直接败诉;
• 证据链要闭环:收集签约时的沟通录音、原始土地文件、第三方评估差异对比表。
2024年河北某案中,村委会口头承诺“拆迁后保留承包地”,但协议里只字未提。律师找到当时的会议录像和证人证言,法院认定构成重大误解,判决撤销协议重新核算补偿。
最后给句实在话:
征地补偿协议的坑,往往藏在你看不懂的格式条款里。签协议前务必做到三件事:
1. 让律师核查土地性质、补偿标准是否符合最新文件;
2. 拒绝“空白协议”“口头承诺”,所有条件落到纸面;
3. 发现不对劲马上保存微信记录、拍照原件,这都是将来翻盘的关键证据。
记住,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手里有误解证据的,赶紧拨通律师电话——黄金救援期,错过不再来!我是李肖峰律师,欢迎关注账号,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向我咨询。电话联系
关注我,一个只说真话的靠谱律师@李肖峰律师
Tel:13910685120
END
法律读库
《法律读库》旨在为中国律师提供最优质的信息分享平台,构建中国律师网上家园!同时为中国律师创建最佳的宣传平台,以最小的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模式一:法律自媒体+案源推荐
为律师量身定制的高性价比的曝光平台。
法律读库 WWW.FLDK.COM 作为国内先进的法律自媒体平台,通过律师发布评论、案件解析等文案,提高曝光度。是为律师量身定制的。优势:流量高、精准性强、创意性强、互补性强、操作性强。我们为不同的的案件类型提供多种平台、多种渠道、多种样式的曝光推荐。根据不同的案件、提供不同的推送模式,为您的文章在更精准的潜在客户面前呈现。
模式二:地区分站+总站推荐
独立地区分站,由总部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自主运营。
法律读库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服务应用户需求而生,根据当事人需要,全力塑造律师在某一领域方面的专业形象,采用全新的手法与包装,一个地区仅有一家合作伙伴,让您霸占本地区法律服务。并通过细化流量分配,联合本地律师,实现变现!
模式三:战略合作(面议)
平台面向未来,线上法律服务产业,让传统服务更便捷。
通过创新法律服务方式与方法,打造线上线下共通的服务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的传统壁垒。实现法律产业化聚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