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2003年年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酒楼里面。
他们这次来可不是来享受美食的,而是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检查酒楼里有没有什么违规的食材。
结果他们在酒楼里面发现了500来只大号的老鼠,而这些老鼠竟然是拿来做菜的。
但是这些老鼠的的体型比普通老鼠大得多,它的身体长长的,耳朵也很大,跑起来的时候,尾巴就像一根平衡杆。
而且它背上的毛大多是棕褐色或者褐褐色的,就好像穿了一件酷炫的深色外套,而它的肚子却是雪白雪白的,这一深一浅的搭配,对比特别明显。
它的脚背面中间是暗褐色的,足侧及趾端又变成白色的了,而且门齿背面是棕黄色的,侧面和腹面又变成牙白色,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大老鼠。
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饭店的老板,发现这些野生老鼠都是从广西贩过来的,而且都是野生的。
那么这些老鼠究竟是什么品种,真的能吃吗?
«——【·携带多种寄生虫?·】——»
这种老鼠叫做“白腹巨鼠”,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地也比较广泛,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台湾省等地。
它们一般都住在亚热带森林里,像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者丘陵地区的农田、草地等一些地方。
它们吃的东西也挺杂的,主要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偶尔,它们也会抓点小昆虫来尝尝鲜,改善一下伙食。
它们特别喜欢吃花生、栗子、桐子和茶籽这些东西,在一些地方,它们还会偷偷跑去人们耕种的田地里,偷吃香菇、山芋等农作物。
白腹巨鼠之所以被当成食物是因为有些地方的人觉得鼠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认为它肉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出于猎奇心理,觉得吃这种不常见的野生动物特别酷,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另外,在一些地区,食用鼠类是一种传统习俗,这种习俗一代传一代,大家从小就看着长辈们吃,也就习惯了把白腹巨鼠当成一种可以吃的野味。
他们可能觉得,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饮食习惯,肯定有它的道理,却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查获了这一批白腹巨鼠之后,很快就将它们带回去进行了一次“体检”。
他们从这500来只白腹巨鼠里面选了16只已经成年的作为标本,然后对它们进行了解剖检查。
他们先用乙醚对这些白腹巨鼠进行麻醉处理,然后从它们的肠道里面寻找可能存在的寄生虫。
找到寄生虫之后专家们将它们放进生理盐水里面进行保存,后续还会送到实验室进行精心的分类。
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工作,结果出来了,但这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
在被选中的16只白腹巨鼠里面,居然有14只都被查出有不同程度的寄生虫感染,感染率高达 87.5%,这比例,简直高得吓人。
而且被检出的寄生虫种类竟然多达8种,这里面有泡尾带状链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缩小膜壳绦虫、谭氏奇口线虫、鞭虫、管状线虫、单睾属吸虫和一些不知名的绦虫。
比如研究人员发现管状线虫的数量大概在200到400条之间,单睾属吸虫更是夸张,有100到1000条左右。
这些寄生虫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虫子,一旦进入人体就能随着血液到达人体的各个地方,然后在寄生的部位引起疾病。
一旦进入大脑会引起的疾病就要更加麻烦了,不仅会造成颅内出血,还会引发偏瘫,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将白腹巨鼠当成食物食用可是有超级大的风险!
有很多朋友认为只要将食物完全煮熟就能够避免感染寄生虫,但这样的说法本身也太过绝对了。
寄生虫的感染有很多途径,比如如果食材在煮的过程中温度和时间都不太够,外面煮熟了,里面的寄生虫还是没能被完全杀死,平时咱们吃火锅的时候就比较容易遇到这个问题。
另外就是煮熟的食物在存放的过程中不小心受到了一些污染,因为有些寄生虫的个头很小,在处理的时候水池、案板或者洗手池里面可能会存在存活的个体。
如果在制作食材的过程中,不管生的熟的都用一个案板或者一把菜刀也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另外因为一些寄生虫的虫卵非常小,所以普通的烹饪温度很有可能没办法将它们完全杀死,进入人体之后也会引起寄生虫病。
还有一些人天生就对寄生虫非常敏感,就算这些寄生虫已经死亡,它们遗留在食材之中的代谢物也会引起这部分肠胃不适。
如今咱们的生活好了,市场上可供挑选的食材很多,没有必要非得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尝试一些本身危险性就非常高的动物。
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后再看到那些奇怪的 “野味”,可一定要敬而远之,别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可不能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或者好奇心,就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参考:
信息时报《酒楼巨鼠查出致命寄生虫》200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