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是天生社会性的动物。”
虽然我们努力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但是人的动物性是客观存在的。
若是把人和动物比较,很多人还不如动物聪明,也不如动物过得那么富足。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家庭怎么也不能富起来,那么你就应该学一学动物们的智慧。
01
猫:随遇而安,适者生存。
《礼记》中说:“迎猫,为其食田鼠也。”
可见,猫一开始是夜猫,没有人管的。因为猫会抓老鼠,人们家里的东西,常常被老鼠破坏,就把猫请到家里,消灭老鼠。
夜猫被驯化成了家猫,按照人们的意图去工作,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现如今,猫因为乖巧,被很多人当成宠物,好好供养。
令人惊讶的是,猫一旦被抛弃了,也不是那么可怕,就算是变成流浪猫,还是可以繁衍生息。
我们在小区里,就能够发现一窝猫仔,他们依靠捡食物,也能活得顺溜。
相比流浪狗,猫是干净多了,丝毫也不猥琐。
也有一些流浪猫,被重新认养,又变成了宠物。
猫还有一种特别的本能,那就是白天里,眼睛是很小的,夜里眼睛很大,总能看清东西。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猫是可以跨界生存的。
很多家庭富不起来,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或者换了一个生活的地方,就迷失了方向。
而那些能致富的家庭,总是在“顺势而起”。正如刘伯温说的:“犹舟之在水,其动也繇乎水,非舟之自动也。”
借用水流,船就顺顺利利行走了。一家人借用外部环境,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赚钱了。
和我同村的三阿姨,因为水患,一家人搬离了乡村,去城里定居了。
很多人劝说三阿姨,这城里不能种地,一家人吃啥呢?
三阿姨到城里,安排儿子去厂里打工,安排女儿去学剪发,自己去超市做保洁,丈夫在家接送孙辈读书。
一个月,三阿姨家有一万多收入,比在村里种地,强了好几倍。
过了几年,儿子被厂里辞退了,三阿姨所在的超市也倒闭了。三阿姨就让儿子学厨师,很快开了小饭馆,儿子做大厨,三阿姨做服务员,丈夫也来帮忙,一家人又过上了好日子。
在现在的年代,失业是常见的,人口流动就更加常见了。最可怕的是,周围的环境变了,人却没有变。比方说,农村人进城了,不去城里的行业,还每天搭车到郊区,偷偷摸摸挖一块菜地。这真的是瞎努力。
看看你的家庭,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什么赚钱的渠道,充分利用环境,这收入就不愁了。
02
狼: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我们在非洲》一书里,讲了一个关于埃塞俄比亚狼的故事。
一头叫麦琪的母狼,加入了二公一母的小圈子。
圈里的母狼莫娅非常强悍,还生育了几头小狼,成为了领头狼。
所有的狼都出去找食物,喂养小狼和莫娅。
过了几个月,麦琪也有了孩子,却一直被莫娅欺负。
麦琪为了保护孩子,和莫娅争斗了一场,莫娅输了。
大家都以为,这个小圈子,在争斗之后,就散伙了。意外的是,麦琪取代莫娅,成了新的领头狼,其他的狼,包括莫娅都主动找食物,服从麦琪的安排。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两窝狼崽,住到了同一个洞穴里。”
是的,不管狼群多大,领头狼只有一只,并且是最厉害的一只。
很多家庭,每个人都想当家做主,都要当指挥官,不干活,还管着所有的钱。或者真正的当家人,无德无能,这怎么会富起来呢?
选拔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为当家人,指挥大家干嘛,又一起花钱,存钱,这统筹越好,致富越快。
并且,这位领头人,是可以跟着时代发展,慢慢轮换的。比方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庭在农村,父母干活赚钱,就可以是当家人;到了今天,父母老了,儿女在城里赚钱,那么儿女就是领头人。
就是夫妻之间,也要选择一位领头人,而不是互相抬杠,谁都不服从谁。
一个家庭就像一个单位,一把手管全局,让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出来,效益肯定会提升很多。
03
鹰:欲成大事,高瞻远瞩。
看过老鹰捕猎吗?总是飞得高高的,用上帝的视角去看地面,猎物就无处躲藏了。
在育儿的过程中,一旦雏鹰的翅膀变硬了,老鹰母亲就打翻巢穴,让雏鹰不得不飞起来。
天空,成就了鹰的家庭。
古人说:“欲成大事,首重格局。”
没有大的格局,那么家庭要做大事,赚大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家庭富起来,其实是几代人一起接续的结果。我们看到一些老字号品牌,可能 在一个家庭里,延续了百年以上。
在济南,有一个叫董馥生的人。十几岁就出门闯荡,盘下了一家“草包包子铺”。
从此他勤勤恳恳学习做包子,修理店铺,又拉妻子一起干。
2010年,草包包子荣获“中华老字号”;2015年,它被列入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女儿董姗姗接了班,把包子店做大,又开了十几家分店。
但凡能够致富的家庭,都能够树立“百年大计”,不是急功近利的。
04
有句谚语说:“一根红线两枝花,勤劳节俭不分家。”
家庭要富起来,就要想办法去赚钱,每个人各司其职,又要一起存钱,过节俭的生活。
学一学动物的智慧,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做好长远规划,促进家庭内部和谐,并且形成家庭内部良性竞争。
有钱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矛盾就少了。
存钱了,未来就不慌乱了,成大事更容易。
从今往后,做强自己,顾好大家,人旺家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