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6月30日清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的上空,亮起了一道刺眼的白光。刹那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巨大的冲击波席卷而过,摧毁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
这场被称为“通古斯大爆炸”的事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万至1500万吨TNT,堪比现代核弹的数百倍,它不仅震撼了地球,也成为20世纪最神秘的天文事件之一。
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灾难?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和探险家们仍在追寻答案。
1908年的那个清晨,西伯利亚中部的通古斯地区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7点17分左右,当地居民和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目击者,突然看到天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火球,比太阳还要明亮。
几秒后,火球在距地面约6至10公里的高空炸裂,释放出恐怖的能量。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方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夷为平地,约8000万棵树被连根拔起或烧成焦炭,排列成放射状的倒伏模式。热浪点燃了草地,引发了短暂的火灾。爆炸的闪光甚至远至亚洲和欧洲可见,伦敦的居民当晚发现夜空异常明亮,甚至能阅读报纸。
更令人震撼的是,爆炸的声波和震波传播了数千公里。远在1000公里外的伊尔库茨克,人们听到了雷鸣般的巨响;欧洲的气压计记录到异常波动;地震仪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捕捉到震动。
通古斯爆炸的能量如此巨大,科学家估计,若它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后果将堪称末日。然而,由于爆炸地点极为偏远,仅有少数当地埃文基族牧民受伤,无人死亡,这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于通古斯地区地处西伯利亚腹地,交通闭塞,加之当时俄国正处于动荡时期,爆炸发生后十多年无人深入调查,直到1927年,苏联科学家列昂尼德·库利克受命前往考察,抵达爆炸中心后,他发现了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森林被摧毁殆尽,树木像火柴棍般倒伏,指向爆炸点的方向。然而让他困惑的是,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陨石坑或明显的撞击痕迹,爆炸似乎完全发生在空中。
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们目前最认可的解释是:通古斯大爆炸由一颗直径约50至80米的小行星或彗星引发,这颗天体以每秒约15至30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在进入大气层时,因摩擦和压力急剧升温,最终在高空解体,引发了剧烈的空中爆炸。
爆炸释放的能量将冲击波和热辐射传播到地面,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由于爆炸发生在高空,天体完全汽化,未能留下陨石坑或大块碎片,仅有微量尘埃沉降到土壤中。
2007年,意大利科学家在附近湖泊沉积物中发现了高含量的镍和铱,这些元素常见于陨石,支持了陨石假说,2013年,俄罗斯科学家进一步在泥炭层中找到微小陨石颗粒,推测它们来自通古斯天体。
然而,彗星假说也有支持者,彗星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结构更松散,进入大气后更容易完全汽化,且爆炸前可能释放的气体能解释目击者描述的“明亮尾迹”,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彗星和陨石假说至今仍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