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当孩子摔了一跤,你第一反应是跑过去扶起他、检查有没有擦破;
孩子不想参加集体活动,你心一软,立刻说:“那就不去了吧”;
当孩子说“我不想写作业了”,你默默接过来帮他列提纲、翻资料……
这些事,你都做过吗?相信很多人都做过。
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是“爱”的表现。
可后来我才明白,这些事情不完全正确,其中的很多举措,还是一种“慢性伤害”——
不仅帮不到孩子,还会害了他们…
首当其冲的原因,其实你可能早就察觉了:孩子开始变得特别“扛不住事”。
别说什么大风大浪,有时候只是一点小挫折——
比如别人一句“不跟你玩了”,他能在房间里闷闷不乐一整天;
作业多了一点,就开始皱眉、发脾气:“我不想写了,好烦啊!”
甚至只是你晚回了一会儿家,他都会慌张得不停发消息、打电话……
你说他胆小也好,玻璃心也罢,但问题真不是“他天生如此”。
而是太多时候,我们帮他挡掉了所有难题。
你以为是在“为他好”,可现实却是:
他一点点变成了那个最怕出错、最怕被拒绝、最怕失败的小孩。
这种脆弱,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内心里的;
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当你终于意识到他“承受力太差”时,却已经来不及把那些“挫折的机会”还给他了。
因为她,早就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气。
图片加载中…
此外,“过度保护孩子”,也会让孩子难以成长。
虽然在成年人看来,如果不踩曾经坑,犯现在的错——那么长大以后,肯定会超级厉害。
但现实很残酷,投资才需要止损,成长反而需要受损。
因为有些学费必须交,交足了,错够了,才有切肤之痛。
拿亲戚家的孩子来说。
现在上大学都了,都还要家长陪读——
别说自理了,生活上得洗衣、做饭、买东西,都要家长操心。
就这种情况,说她能胜任未来的职场生活,你信吗?
我反正不信!
但你说是她的孩子比别人差,智商不够吗?
并不是!
而是成长的关键节点,全被人替他们跨过去了。
她从来没被逼到必须独立的境地,所以就一直停留在“被照顾”的阶段。
久而久之,甚至连“我该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意识,都被磨没了。
说到底,一个没有经历过挑战、没有犯过错的孩子,是长不出真正的“韧劲”的。
你不能指望他连一地鸡毛的生活都没打理过,未来却能在复杂的社会里左右逢源...
这现实吗?无疑是天方夜谭!
所以,有时候“吃点亏、栽个跟头”,真的不是坏事。
那是孩子和现实世界的第一次正面对话,也是他自我成长的真正开始。
最后,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往往还会丧失掉最宝贵的一样东西:探索精神。
很多家长可能没意识到,孩子的好奇心、动手欲望,其实是需要“练”的。
但如果从小身边就有一个“万能的爸妈”,所有事情都替他安排好、准备好。
他自然不会有“自己去试试”的想法。
你问他:“这玩具说明书你看了吗?”
他会说:“没啊,你教我怎么拼就好了。”
你让他学骑自行车,他第一反应不是“我想学”,而是“你扶着我,我怕摔”。
这种怕摔、怕错、怕麻烦的背后,不是胆小,而是从小就没培养出“尝试一下”的习惯。
图片加载中…
更严重的是,这种影响不只是体现在动手上。
它会渗透进孩子的思维方式里——变得被动、依赖、不主动思考。
说白了,什么都给他安排好了,保护好了。
他会逐渐失去那种“眼睛发光、愿意靠自己搞明白世界”的劲头。
而这种劲头,恰恰是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能走多稳的“原动力”。
图片加载中…
说了这么多,最后回到话题的开头。
很多家长可能还是觉得:我就是放不下,我怕他受伤。
但问题是:
你不让他现在摔跤,就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崴脚吗?
说到底,没有一个孩子,是在别人替他过日子里长大的;
也没有一种保护,可以一直替孩子挡住生活的重锤。
所以比起一时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让他有面对风浪的底气。
否则,那些我们舍不得他吃的苦,最后都会变成他跨不过去的坎,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