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 洲
设计 / 琚 佳
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换电领域频出大动作。
汽车商业评论获悉,4月3日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下称“交通部公路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换电技术研发、政策储备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及场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换电重卡曾被视为卡车电动化转型的捷径,但跨车型兼容性差、换电站布局密度低、政策标准不统一,令其一直局限在一些封闭场景的小众化赛道,难以大规模推向市场。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换电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交通部公路院针对新能源汽车及换电技术开展多项研究,在政策建议、标准规范、科学研究及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该协议的重点,是双方针对当前换电重卡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换电体系标准化、选址难运营难、政策措施等痛点,共推重卡换电,对重卡换电领域的规模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且事实上也意味着宁德时代主推的底换技术方案将成为行业主流。
车、站、政策标准三大痛点
一位交通运输战略专家对汽车商业评论称,车、站、政策标准三大痛点,制约了换电重卡发展。
一直以来,电池规格、接口标准尚未统一,制约换电卡车发展,导致换电站仅能服务单一车型,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换电卡车叫好不叫座。
一方面,电卡有牵引车、自卸车、搅拌车等车型,另一方面各车型使用不同电池厂家的电池,这些型号之间目前无法通用。
另外,换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高压线束的插接器质量要求非常高,电池包频繁的装卸及大功率充电,对电池的散热通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换电重卡最大的制约来自换电站的选址和运营。
换电站选址难、成本高。
自建换电站的选址主要集中在港口、矿山等。这些区域的场地贵,土地审批由于多头管理手续复杂而难度大;公用换电站主要是为了盈利,选址建设涉及土地资源、环境污染、电力增容等诸多现实问题,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环保部门认同、国家电网许可。
换电站投资和运营需要考虑盈亏的现实问题。
对运营企业来说,重卡换电的前期投资门槛高,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超500万元,且需要配套储能,对中小车队而言资金压力巨大。运营中,单站利用率达到23%以上,才能跨过盈亏点。该专家称,调研中发现,不少换电站日均服务能力不足50车次,效率甚至低于充电桩。
而单站利用率又与选址关系极大。
也因此,目前一些央企通过“自建换电站+规模化车队”模式,在港口、钢厂等场景实现局部盈利。然而,这类项目多为示范性质,难以复制到市场中。
交强险数据显示,换电重卡在新能源重卡中的市场份额在持续下滑。
2022年,换电重卡的比例为45.7%,此后逐年下降,至2025年前2月降至30.9%,呈现收缩态势。
2024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8.2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13.6%,80%销量集中于钢厂、港口、矿区等封闭、短途场景,长途干线物流占比不到15%,场景拓展能力滞后。
宁德时代与交通部公路院的战略合作,正是为了解决换电重卡规模化的三大痛点,助力电动重卡形成市场竞争力。
解决痛点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双方前述战略合作协议后,将研究制定涵盖营运纯电车辆、电池及换电站的标准体系,分阶段推动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落地。
这预示着在双方推动下,重卡换电相关标准体系将加快推进出台。
三大痛点中,在车端,宁德时代作为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霸主,同时也是商用车电池一哥,有实力用其安全便利、性价比高的技术经验,对换电重卡的规模化发展作出贡献。
1月22日,时代骐骥换电武汉首站投运
2024年,宁德时代以41.18GWh的装车量和61.05%的市场占比稳居商用车动力电池榜首。
在重卡换电方面,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时代骐骥)基于骐骥换电解决方案,与重汽、解放、福田、DeepWay等主流卡车制造商合作,共推出30多款底盘换电车型,具备掌握主流车企电池公约数、制定标准化换电块、共推换电车型的经验与实力;在重点场景布局规划上,时代骐骥与百威中国、山东魏桥、盐田国际、河南交投新能源、方大特钢等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落地重卡换电项目以及示范工程,为下一步可复制推广积累路径经验。
3月14日,时代骐骥携手上海四赢物流、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共同举办以车电分离+换电网络为核心的牵引车交付仪式
目前,重卡换电有背换、底换方式。
后背式换电卡车布局方式简单直接,将电池组安置于驾驶室后方,类似LNG车型气瓶布局思路;底置式换电卡车则是将电池组集成在车辆底盘上。
背换方式便于维修和吊装更换电池,运输效率高,短板是电池组会占用驾驶室卧铺和货舱箱空间,影响载重,同时受空间限制续航里程有限,不适用于长途运输,适合在矿区、钢厂等封闭短途运输场景中应用。
底换式降低了车辆重心,使行驶更平稳,同时增加载货空间与载货量,可利用底盘空间增加电池容量,提升续航,也支持电池标准化设计,便于不同品牌、车型之间的电池互换,有利于规模化推广,在高速公路、国道等开放性场景以及大票零担等领域,底置式换电卡车更具优势。
不过,底置式换电需要电池与线控底盘、电驱桥同步开发,技术难度大,换电站建设成本也更高。
特斯拉、吉利等车企和奥动新能源等换电运营商均已选择底换模式作为技术方向。
此前,工信部发布了《纯电动货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明确支持底换模式。此次交通部公路院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底换将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
换电站的痛点,则需要自上而下解决。这也是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重中之重。
根据协议,双方秉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双轮驱动,针对公路货运大通道补能需求,共同研究形成全国重点线路换电设施布局方案,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能源补给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打造电动重卡换电绿色廊道,为交通运输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业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这意味着高速公路沿线、货运干线公路、沿线物流园区和大型货车停车场,将在国家的推动下成为换电营运车辆和换电站的示范应用点,换电站密度将大大提高。
从上而下解决高速公路沿线、货运干线公路的重卡换电站布局痛点,是切实落实国务院相关意见的方法路径。
重卡是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解决重卡和渣土车这样的商用车碳排放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国务院2024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称,完善交通运输装备能源清洁替代政策,推动中重型卡车、船舶等运输工具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快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
工信部最近三批的换电卡车公告显示,换电重卡占比越来越高;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到2026年累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换电重卡不少于两万辆。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商用车年销量逾300万辆,市场规模超万亿元。
随着物流需求扩张与“双碳”政策驱动,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尤其在干线运输、物流配送等场景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将成为万亿级市场中快速增长的新动能,为绿色交通转型提供广阔空间。
政策支持上,双方合作开展换电技术政策储备研究,政策将进一步细化和升级,在“两新”(报废更新、置换更新补贴)大政策背景下,可能产生财政补贴、通行费优惠、土地集约利用等支持措施,同时这些也将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宏图中,既需要高屋建瓴的提纲挈领,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践行。
宁德时代作为头部新能源企业,在国家的换电大局中,从标准化、技术创新和运营方面,为换电重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交通运输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业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交通部公路院作为行业标准规范制修订、示范推广、政策建议的权威机构,将自上推动运输工具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为绿色货运配送发展和交通转型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