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丛林搜捕、悬崖索降、特种战术对抗……4月7日至11日,南京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全市特警(巡警)条线应急处突专项能力提升集训。在5天4夜的集训中,特警支队通过快速集结、徒步行军、丛林搜索、水上救援、综合体技能等实战化演练,检验了全市特警(巡警)队伍综合实战能力。

“全体集合,整装出发……”4月7日清晨,全体特警队员闻令而动,迅速登车。伴随发动机的轰鸣声,由应急处突车、突击车、运兵车及装备运输车组成的车队划破晨雾,沿预定路线向老山实施摩托化开进。经过约一小时的摩托化行军,车队准时抵达老山西麓集结点,在简单整顿装具后向老山纵深区域进发,这场考验体能和意志的集训正式进入高强度阶段。


春风难掩骄阳炽,淬炼精兵正当时。密林深处翻涌着30℃的热浪,腐殖层蒸腾的湿气将空气浸得近乎凝固。队员们的作战服被汗水反复浸透,肩带勒痕处凝结出细密盐霜。攀陡坡、钻密林,他们咬牙挺进,奋勇向前。“在山林湿热复杂的环境下,队员们负重20公斤装备开展越野奔袭,既是耐力和速度的双重考验,又是超越自我的必修课,最能磨炼特警队员的意志品质。”南京市公安局特警(巡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中队长邬玉存介绍。

安全到达目的地佛手湖营区后,队员第一时间展开“基建”,清理杂草,设置警戒,搭建帐篷,架设照明……大家通力配合,迅速搭建起9顶班用帐篷。

经过短暂的休整,首个水上实战科目——“溺水警情处置”拉开帷幕,模拟水域突发溺水警情,开展抛绳救援、团队协作打捞落水人员等实战化训练。


“据群众反映,一名犯罪分子借着夜色逃跑至北片区的山林中,突击队员立即前往该地区开展搜捕……”“明白,立即前往!”夜幕降临,伴随电台指令,“夜间丛林搜捕”科目正式开始。

特警突击队员被编组为红蓝阵营,各设置7个作战单元,每个单元配备3名队员,携带照明设备,从不同方位向目标区域开展合围。演练中,多架具备强光照明与红外夜视功能的无人机同步升空,与地面突击单元形成立体化侦察网络。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无人机在茂密的丛林上空发现可疑目标,指挥员同步向各单元下达合围指令,最终队员们将利用灌木遮蔽身体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在无人机协同下,合理运用战术制服‘嫌疑人’,全面考验队员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检验空地协同的实战效果。”南京市公安局特警(巡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副大队长吴志平介绍。

次日清晨,队员们早早集结队列,向一处废弃矿坑开进。狙击小组率先在峭壁顶端,借用树杈搭建狙击支点,队员朱锴稳住呼吸,一只手缓缓扣动扳机,子弹穿过峭壁的横风,精准穿透300米外仅有10厘米大小的靶心。


在悬崖索降时,队员们克服陌生的地形勇敢一跃,绳索在岩壁上摩擦,沙土碎石纷纷从队员头顶落下。在野外陌生复杂环境下实战演训,每一个科目都考验着队员们临机判断能力和心理素质。


第三日,重点突出战术小组协同训练,对奔袭射击科目展开训练。队员们身着战术背心,在近40度的陡坡上奔袭500米后开展射击。

随着教官一声令下,三名队员朝目标奔驰而去,作战靴在碎石地上留下深深的踏痕。抵达射击地线后,队员迅速举枪,调整呼吸,只听一系列密集的枪声响起,靶纸上留下密集的弹孔。

荷尔蒙霸屏的“综合体技能”科目在第四天准时开练,全程150米中,特警队员依次完成负重搬运、翻轮胎、高低姿跨栏、搬运六角杠、协作推动装甲车、霰弹枪快速射击等内容。

肌肉青筋暴起,三名特警队员将近7吨重的装甲车徒手推动数十米;汗流浃背翻滚100公斤轮胎,急促的呼吸声考验着体能极限……

“此科目考验特警队员们爆发力、耐力、敏捷度、柔韧性以及在高压状态下警械和武器的使用能力,是队员挑战生理极限、锻造意志品质的传统科目。”南京市公安局特警(巡警)支队作训大队副大队长陈俊瑜介绍。

“西侧走廊有移动热源,疑似持械目标!”飞手紧盯屏幕,操控穿越机以“8字轨迹”绕开障碍物。当画面中闪过人质标识时,突击组立即启动预案。两名队员推动门板遮挡歹徒视野,另一名队员持彩弹枪卡住墙壁转角。随着穿越机传回画面,突击小组长快速标记突入路线,队员们如手术刀般突入核心区,一发橙色彩弹命中“挟持者”胸口。


“开枪的瞬间,我突然明白特警的‘特’字怎么写。”刚结束演练的刘少华擦拭着手中的枪,“不仅是先进的特种装备,更多的是敏捷的战术思维和无畏的克敌胆魄,这才是我们救群众于危难的‘制胜法宝’。”

通讯员 宁宫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元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