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日前,一架C-5M"超级银河"运输机降落在以色列内瓦蒂姆空军基地。这架飞机上,装载的是总价值15亿美元的"萨德"反导系统。
在节骨眼上,美国又把一套萨德部署到以色列,说明美军正在加速中东部署,前几天,特朗普已经和内塔尼亚胡进行商议,英国《每日邮报》爆料称,这两人正在密谋,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袭击,以色列高层表示,现在是处理伊朗问题的最佳时机。
与此同时,在印度洋深处的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6架B-2"幽灵"隐形轰炸机正进行着精密调试。并且参与了空袭胡塞武装的行动。
卡尔文森号与杜鲁门号双航母战斗群也都现身中东地区,再配合部署在以色列的萨德系统,足以构建起150公里高度的立体防御网。这种配置显然针对伊朗的导弹部队,美国得到的数据显示,伊朗的"流星-3"中程导弹射程2000公里,而"霍拉姆沙赫尔"弹道导弹有效载荷1800公斤的打击能力,正是萨德系统重点防范对象。
美国大军压境,伊朗也在做两手准备,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全军已经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伊朗防空部队正进行24小时雷达监控。
伊军在霍尔木兹海峡竖起了3000枚反舰导弹,以及亮出了射程足以覆盖整个中东的导弹库存,包括能够突破美国现有防御系统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伊朗革命卫队近期还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的实弹演习中,成功试射了射程达1400公里的新型反舰导弹,这个导弹能够盖整个波斯湾。
伊朗的"巴瓦尔-373"防空系统可同时追踪100个目标,而在设拉子、伊斯法罕等战略要地,深藏地下的导弹发射井已完成燃料加注,只需15分钟即可进入发射程序。
伊朗的战争准备已渗透到城市防御体系,在首都德黑兰,地铁系统被改造成防空掩体,医院储备了可供三个月的医疗物资。革命卫队防空部队指挥官法尔德证实,所有重要城市都构建了"蜂巢式"防御网络,每个节点都配备防空导弹和电子战系统。
由此可见,伊朗的防御体系已经呈现三大特征:深度地下化、军民融合化、打击多元化。从波斯湾到里海,超过50个地下导弹基地构成"钢铁长城";民用船只改造的武库舰实现"藏兵于民";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形成多层次打击体系。这种防御策略既是对美国"斩首战术"的回应,也开创了中等强国对抗超级大国的全新模式。
同时,伊朗还向周边国家发出警告,任何允许美军使用本国空军基地攻击伊朗的国家,都将被视为"敌对阵营"。
很快,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六国立即向伊朗保障,绝对不会允许美军使用本国空军基地攻击伊朗,也不会允许美军机借道本国领空。
所以,打还是不打?是目前在美伊面前的最急切的问题。
毕竟是一场一旦开启就无法回头的大战,所以伊朗近日找上中俄,希望听听中俄的意见。
8日,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外交代表齐聚莫斯科,讨论关于伊朗的核问题和制裁问题。众所周知,这是美国对伊朗发出战争威胁最核心的原因,但是鉴于美国以往出尔反尔,毁约的行为,伊朗不打算和美国进行核谈判。但要说和美国开战,伊朗心里难免没底。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唯有通过政治协商才是破解困局的唯一出路。面对持续升级的紧张态势,中方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以对话取代对抗。中方还表示,接下来,中俄伊三方会保持定期沟通机制。
中方的建议价值在于:其一,打破美式单边制裁的孤立战术;其二,为伊朗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其三,防止核问题滑向军事冲突的深渊。
事实上,中俄伊的关系,也是美国忌惮的一部分,中俄伊贸易额持续升高,这种经济纽带的强化,客观上削弱了西方制裁的杀伤力。
如果真打起来,伊朗也能靠着俄罗斯的军事支援和中国的经贸合作支撑。而且,美国多年来在全球疲于奔走,传统军事优势已经被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五角大楼内部推演显示,若要摧毁伊朗核设施,需要出动至少500架次战机,但伊朗部署的3000枚防空导弹和密集的雷达网可不是摆设。更棘手的是,伊朗已掌握GPS干扰技术,可让精确制导武器失灵。
在军事经济层面,美国的战争成本计算同样值得剖析。维持双航母战斗群每日耗费超过2000万美元,部署萨德系统每年运维费用高达8亿美元。而伊朗通过灰色市场石油贸易,每月仍能获取约15亿美元收入用于军备。这种非对称消耗战,时刻考验着美国的战略耐心。
胡塞武装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美国的航母已经被列为胡塞武装的重点打击对象,长此以往,对于美军而言,也是一种极大地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