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从江县加榜梯田被誉为世外桃源。 澎湃新闻记者:陈鑫露 孙骏(00:56)

“云在山间走,客在云中游,梯田如指纹,景色冠九州。”

这首诗描述的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腹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梯田之一。千百年来,它哺育着世代栖居于此的乡民,如今成为震撼人心的风景名胜,更难得的是,成为网红景点多年,这里仍然保留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向世人展示着安静祥和。

每年四五月,进入灌溉期的加榜梯田注满了水,宛如一片悬浮于大地的“天空之镜”,映照着天光云影,蜿蜒层叠,五彩缤纷,如梦如幻。


春天,注满水的加榜梯田就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镜子,闪烁着五彩光芒。 张成武 图

中国多山,拥有众多梯田,为何加榜能成为少数突围而出走红的梯田之一?

事实上,加榜梯田虽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也曾经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部门和贵旅集团的通力合作,加榜梯田进一步向海内外揭开 “神秘面纱”,依靠面积大、线条优美等资源优势,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逐渐获得游客认可,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奔赴而来。

吸引游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加榜梯田不仅风景秀美又大气,还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同时,村民和开发者达成共识,都愿意保留下千年农耕文化。其古老的稻鱼鸭工作体系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外,这里还承载着宝贵的苗族文化历史和烟火气息。

天赋山水美景,千年不断劳作扩大,历史文脉活化传承,这让加榜在众多梯田中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和景观,得以从旅游“内卷重围”中突围而出。

4月9日,贵州风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加榜景区管理分公司(以下简称“加榜景区分公司”)副总经理麦炳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村民自发地将千年的耕作传统保留下来,形成这样壮观的景观是非常难得的。他们都是发自内心地爱护稻田,播种、劳作、丰收,这就是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将这种文化延续下去。”

云上梯田走出“深闺”

贵州多山,90%以上的土地都是山地,正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而梯田,则是贵州不少地方“靠山吃山”的完美杰作。


加榜梯田规模宏大,总面积约有一万亩。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加榜梯田不是独立的一片梯田,而是位于从江县加榜乡东北部的一片梯田群,绵延约50里,总面积约1万亩,由东鹏梯田、党旮梯田、乌瑞梯田、螺蛳梯田、山户人家梯田、两厢梯田、摆别梯田和摆党梯田等组成。这些梯田用不同姿态,展现出大地的神奇纹路,被誉为“大地的指纹”、“深山里的诗行”。

春暖花开的四月,途经重重弯曲的山路抵达加榜梯田,向远处望去的那一刻,旅途的疲惫被瞬间洗去。从山脚到山顶,注满水等待插秧的梯田似层层银浪,与云海相互交融。

山坡海拔的高低、坡度的平缓及山坡的大小,决定了梯田的大小和形态。加榜梯田海拔高差达千米,梯田最大400余级,这一独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里的梯田面积最大不过一亩,大多数田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的“带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最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从而形成了不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的特点,看上去秀丽又壮观。

特别是那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吊脚楼,若隐若现、飘缈悠然,体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感觉。景区的公开介绍显示,这种“水中有房,房中又有水”的景观,是国内其他梯田所没有的。


加榜梯田有着国内独特的“水中有房,房中又有水”景观。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四季更替,加榜梯田会展现出不同的美景。加榜景区分公司副总经理麦炳亮介绍,春天,这里正值春耕,放眼望去是一片生机勃勃;夏天,梯田铺满了碧绿的水稻,宛如绿色的海洋;秋天,则是风吹稻浪,漫山遍野的金黄;到了冬天,这里有飞雪覆盖,银装素裹。无论是哪个季节,这里都有独特的风景。

不过,尽管坐拥优越的资源和美丽景观,加榜梯田此前却长期藏在群山之中,鲜为人知。

为进一步展现梯田的生态之美,积极发展当地的文旅产业,让百姓吃上旅游饭,2023年加榜梯田景区正式运营。

据麦炳亮介绍,这两年的投入包括修建观景平台、游览步道、网红打卡点等公共设施,以及开展梯田音乐节、山地越野长跑等相关文旅活动。在4月下旬,景区将举行“开秧门”春耕大典,延续千年农耕民俗。此外,还将举办梯田时装秀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特别是年轻人来打卡。

麦炳亮说,下一步,景区还将推进文创店、咖啡店、餐饮店等一些新的业态植入,并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措施,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2024年10月,加榜梯田景区还迎来全自动载人无人机的首秀,拉开低空飞行观光项目的帷幕。这是景区在“旅游+科技”创新融合方面的一次重要实践,为游客提供空中俯瞰梯田的独特体验,从不同角度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在精心地打磨和积极推进下,加榜梯田已经被正式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为贵州旅游再添一份吸引力。

守护千年农耕文明

4月9日下午,从观景台向下俯瞰,层层叠叠的加榜梯田中散布着不少村民。他们身背竹篓、头戴草帽,在田间辛勤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加榜梯田保留着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加车村村民王小楼告诉澎湃新闻:“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农耕,也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人耕、牛耕的方式,不撒化肥农药,可以说非常的天然环保。”

也是这份坚持了千百年的耕作方式,让中国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好的保存,成为全世界传统农耕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农业基地之一。2011年,加榜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2022年,又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

加榜梯田种植的从江香禾糯水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初期,素有“一亩稻禾十里香,一家蒸饭全寨香”的美誉,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近年来,从江县和贵旅集团围绕加榜梯田做起了农旅文章,修建起了游客步道,搭建了多个观景台。随着旅游规划和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旖旎的梯田风光和古朴农耕文化在网络上不断传播,呈现出网红级景点的趋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也让年轻人返乡,加入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行列。

几年前,在广州打工多年的王小楼回到家乡,开起了民宿。他说,景区刚投运时,周围只有4-5家民宿,如今已近30家,有些热门民宿在旺季甚至“一房难求”。


加榜梯田展现出大地的神奇纹路,被誉为“大地的指纹”、“深山里的诗行”。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公开报道显示,加榜梯田景区从2023年正式对外营业至今,每年到当地观光游览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

准“00后”姑娘梁琼英在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家乡加车村,负责景区民宿管理等工作。

从小对农耕耳濡目染的梁琼英,在节假日或是农收时,依旧会下田帮着家里长辈干农活。她充满感情地说:“加榜的村民其实都很朴实热情,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种田,也不怕辛苦,踏实地把地种好,迎来丰收。小时候,总想着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回来,就想着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麦炳亮则希望,能够慢慢地把加榜的文旅基调建立起来,然后发展相适应的业态,让村民共同致富,同时把农耕文化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最重要、最核心的目的。”


海报设计 王璐瑶 王珏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