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汽车产业强省格局
编者按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汽车产业强省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跃居全国第1,湖南、河南汽车产量也首次冲进全国前10,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却略显失意。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汽车产业快速变革时期,造车新兴势力如何持续发力、赶超进位?传统汽车产业重镇又该如何突出重围、扳回一城?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汽车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地区工业水平和实力的综合体现,更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汽车产量强省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汽车产量前10省份分别是安徽(44.48万)、广东(37.65万)、江苏(37.16万)、山东(32.14万)、重庆(32.02万)、陕西(28.02万)、浙江(23.13万)、湖南(22.78万)、河南(22.21万)和北京(22.21万)。
相较于2024年全年汽车产量排位,今年前两个月,安徽、江苏、山东、陕西、浙江、北京均上升了1个位次,湖南从第18位上升至第8位,河南从第17位上升至第9位。不过,遗憾的是,广东等传统汽车产业大省的位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上海、吉林、湖北未能进入全国前10。
安徽强势登顶,湖南和河南首次冲进前10
今年前两个月,安徽表现不俗,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成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正在加快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上的造车新势力。
今年1—2月,安徽汽车产量达44.48万辆,同比增长21.3%,占全国比重9.99%,分别以6.83万辆和7.32万辆的优势领先居第二、第三位的省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3.43万辆,同比增长132.1%,占全国比重12.89%,较排名第二、第三位省份分别多3.55万辆、6.75万辆。
“链主”企业强力牵引,叠加政策精准适配,是安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安徽已集聚奇瑞、江淮、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2800多家,形成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的全系列产品矩阵。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提升,湖南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双双实现进位。今年1—2月,湖南汽车产量达到22.78万辆,同比增长235.49%,排名从2024年全年的第18位跃升至全国第8位,首次冲进全国汽车产量10强阵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14.41万辆,位次提升至全国第4位。
经过几年的布局、积淀,河南也实现了位次大幅跃升。今年1—2月,河南以22.21万辆的汽车产量与北京并列,排名升至全国第9位,也是首次跻身全国汽车产量10强。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19万辆。
面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速发展的态势,河南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优化产业生态、增强创新能力、拓展市场空间,现已集聚17家整车生产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推动了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汽车后市场一体化发展。
安徽、湖南、河南、陕西等省份的表现说明,在汽车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造车新锐可通过前瞻产业布局、引进头部企业、发力协同创新、强化政策扶持等实现后来居上。
传统汽车产业强省产量排位出现下滑
国内汽车产销市场的新能源占比及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正进一步打破燃油车时代形成的汽车产业区域格局。今年前两个月,广东、重庆、上海、湖北、吉林、广西等传统汽车产业强省产量排位均出现了下滑。
产量霸榜多年的广东被安徽赶超。今年1—2月,广东汽车产量为37.65万辆,从去年全年第1的位置退居至第2,与去年同期的52.57万辆相比下降了28.38%。而广东能否坐稳第2的位置,仍存在较大变数,因为江苏正以37.16万辆的汽车产量紧追不舍。特别是,今年前两个月,江苏的汽车产量增速更是高达68%。
吉林虽为传统汽车产业重镇,但是受传统汽车转型步伐较为缓慢、新能源汽车冲击加速等因素影响,在今年前两个月表现略显失意。今年1—2月,吉林汽车产量为21.64万辆,排在全国第11位。
湖北汽车产量在全国的排位也出现下滑。今年1—2月,湖北汽车产量为15.98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6万多辆,排名从去年全年的第10滑落至全国第13。这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5.36万辆。为提振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位次和影响力,湖北提出助力东风汽车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销100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迈上100万辆台阶的“双百万”目标。
不过,仅以两个月的数据论输赢为时尚早,汽车产业综合实力仍需看全年表现,传统汽车产业强省汽车产量排位虽然暂时出现了下滑,但是在产业结构、产能布局、创新水平等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
谁将成为汽车产业赢家?
从名不见经传到全球领先,科技创新一直都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果说汽车行业的上半场竞争是电动化,那么下半场竞争将是智能化的主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狠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广东持续优化汽车产业发展生态。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加强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建设。
安徽持续发力,有望保持领跑的能力与耐力。今年2月发布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围绕自动驾驶感知、开放道路运营管理、AI大模型、人机交互、车联网量子安全通信等,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河南也是冲劲十足。日前,总投资180亿元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在洛阳开工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000亿元,带动上游产业集聚发展,在河南省形成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起,稍有迟疑则会步步落后。随着造车新兴势力的快步赶超,传统汽车强省的加力调整,汽车产业区域格局有望加快重塑。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