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4月1日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陆空及火箭军兵力,在台湾岛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演训,“统一”再一次成为海峡两岸热议话题。

1996年时,解放军在海军、空军装备方面不仅不及当时气势汹汹逼近台海的美国航母战斗群,甚至比台湾军队装备的F-16和幻影-2000都有所不及。

然而任谁也想不到,30年后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和数量大幅度跃升,在东风-21、东风-26等弹道导弹的威慑下,美军不得不逐步撤离第一岛链,以免在解放军第一波打击中覆灭。

如今,所谓美日“协防台湾”的前提成了台湾军队能够在解放军的雷霆攻势下能独立坚持足够长时间,一直拖到所谓的“援军”抵达。

只不过基于各方评估,台湾军队扛住解放军进攻的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周”,再到“几天”或者“几小时”,堪称肉眼可见地缩水。



台军士兵

根据现有信息分析,台湾军队在不考虑美国支援的情况下,面对解放军进攻时的抵抗能力存在多方面短板,综合各方评估和军事推演,其坚持时间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之间,最多也难以超过一周。

台军的致命短板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战备水平参差不齐,能战兵员人数不足,后勤限制瓶颈明显,缺乏战略纵深。

首先是战备不足,而且面对解放军的显著优势也不可能做到充分备战。台军近期战备演练显示,其海空力量未能有效应对解放军的海空封锁,陆军部队表现差异显著:在金门台军完成防御演练时,澎湖和台湾本岛的部队仅完成基础战备检查,未进行实战化部署。

由于在解放军的高科技技术手段下台军主要的目标几乎完全暴露,在解放军快到几分钟就降临的第一波打击中,大部分明面上的军事目标,例如指挥中心、机场、导弹基地、雷达站和弹药库很难幸存。

如果解放军发动进攻必然是海陆空协同下的全面进攻,在这样的攻击强度下台军连生存都很难做到,更不要说还手了。



解放军双航母气势恢宏

此外,台军兵源不足问题突出,征兵标准持续降低(如接受深度近视者入伍),基层军官流失严重,士气低迷。

目前台军部队的“编现比”(实际人数与编制人数比例)已经从2020年的88.57%暴跌至78.6%,远远低于85%的最低作战标准‌,相当于号称有30万人马的台湾军队,实际人数只有不到24万人甚至更少。

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台军作战主力的志愿兵规模持续收缩,2024年台军中的志愿兵人数已降至15.2万人,创6年来新低‌,2025财年预计再减少5486人,相当于11个营的兵力‌。

在两岸战云密布的情况下,提前退伍保命的台军士兵越来越多,2024年选择“赔钱提前退伍”的军人仅1600人,较2020年增长4倍‌,而这种现象在高技术兵种和基层军官群体中尤为突出‌。

因为台湾总人口只有2300万,加上生育率逐年滑坡,2025年适龄服役的男性人数首次跌破10万大关,预计2031年将降至7.4万人‌,届时台军的总兵力甚至难以维持20万人的规模。



台军士兵训练

第三,台湾天然资源匮乏,极度依赖外部输入供应,以天然气为例,‌理论的储备量‌为10-11天‌,台当局的‌“法定安全标准‌”为8天,并且计划在2027年提升到14天。

然而在解放军2024年军演期间,由于连续3天无液化天然气船卸货即导致高雄储备耗尽,被迫启动紧急代用方案‌。

再以石油储备为例,目前岛上的石油库存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对民用与工业用途仅能维持7-10天‌,用于军事的特殊用途库存可支撑100天以上,但无法缓解民生与工业瘫痪‌,所以实际上等于无用。

预计一旦解放军真的开始围台锁台,甚至不用攻击天然气管道和仓库,一周内就会导致天然气断供,触发全岛分区限电‌,被迫启用“以煤代气”方案。

在工业和发电双重消耗下,预计10天后煤炭库存损折近半,造成电价暴涨,企业普遍停工,14天后全岛供应链断裂,陷入一片混乱。



台湾绝大多数电厂都分布在西部平原,目标明显

当然,解放军如果真的发起收台作战,绝对不会那样有耐心地等待台岛把能源慢慢耗尽,而是发起信息化时代的全方面“闪电战”,一击致命。

就算是一向死鸭子嘴硬的台防务部门都不得不承认,解放军从演习转为实战的时间大幅缩短,且通过常态化演练模糊战备与实战界限,可随时发起突袭。

在诸多关于解放军进攻方案的预测中,美国学者阿尔佩洛维奇提出的方案堪称激进,他认为,一旦解放军开始进攻,估计在1小时内就能达成致命攻击目标,届时美国将措手不及,根本无法有效干预。

在阿尔佩洛维奇构想的“海空闪电战”模式中,解放军的076型、075型两栖攻击舰所搭载的上百架歼-35战斗机以及攻击直升机会直接从空中发起攻击,在10-15分钟内抵达台军机场上空,一举摧毁台军绝大部分的空中力量。

随后解放军的运输机、两栖运输舰和大批民船在强大远程火力支援下会直接把登陆军力投送到台湾岛,一艘运输舰可以搭载800人,而民船最起码也能搭载两三百人,这样短时间就能运输超过十万人。



解放军076型两栖攻击舰

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到达淡水河口后会立刻搭乘气垫船顺流而下,直接挺进台北。阿尔佩洛维奇断言,这一切可能会在30分钟内完成。

他给出的关键理由是:解放军已牢牢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超过1000艘运输舰和民船在没有发动对台作战之前也能够停留在海面上随时待发,但台湾方面绝不敢主动去打。

只要解放军指挥部一声令下,这些舰船会迅速行动,把军力直接投送到台湾岛,130海里宽的台湾海峡早已不存在什么“中线”的概念,大批部队登岸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

而在解放军的无人机和导弹打击下台军的雷达站、海军基地、通讯网络等设施会迅速崩溃,部署在一线的部队估计连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来。

第四,台湾全岛南北最长仅300公里,东西最宽约100公里,缺乏可供回旋的战略缓冲空间‌。对比乌克兰约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台湾岛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法支撑多层级防御体系。



海峡最窄处仅130公里

随着解放军战舰、军机一再突破“海峡中线”,台军防空警报触发线从70海里缩至24海里(约44公里),空袭预警时间仅剩2-3分钟,相当于完全暴露在弹道导弹攻击范围内‌。

从地图上看,台军的关键军政设施均集中在西部平原,60%以上发电站、80%港口和90%指挥中心处于解放军中短程火力直接打击范围‌,甚至不需要导弹,只要射程远一些的火箭炮都能解决问题。

台湾海军的传统部署基地早已被解放军常态化监控,舰艇活动范围被压缩至近岸20海里内,失去海上机动空间‌,开战时唯一的意义就是充当消耗解放军导弹的活靶子。

这就迫使台军近年转向巷战准备,实质就是放弃制空权与制海权后的被动选择,暴露出缺乏战略纵深的无奈现实‌。

综合上述四方面现实,所谓台军独立死扛解放军进攻的前景相当不妙,分析指出,美军在台海区域集结兵力的周期远超解放军速战速决的窗口期,且台军实际后勤和士气难以支撑长期抵抗。



美军兵棋推演的结果一次比一次不妙

不过搞笑的是一些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认为台军需坚持30天以等待美军来援,这样的结论无疑是对台军本就低落的士气造成进一步打击,。

“与解放军作战必败无疑”,这种悲观气氛正在台湾军方内部弥漫,在东部战区2024年组织围台军演后,台湾退役空军将领张延廷根据所见情形预测称:如果解放军要对台作战的话,台军只能坚持4天。

而另一位岛内军事评论家、退役将军帅化民则认为,若解放军采取“困台”战术(封锁海空),台军可能因资源耗尽迅速崩溃;若直接发动全面进攻,台军可能因无法抵御首轮打击而在3-7天内溃败。

另有观点认为,台军可能在首轮打击后数小时内丧失组织抵抗能力,残余力量在2-4天内被肃清。

可以说,由于当前台军的战斗能力与解放军存在显著代差,其抵抗时间实际取决于解放军的进攻强度:



大概是这种强度

如果是采取首轮打击摧毁关键设施后快速登陆的“高强度速决战”模式,一般认为台军可以支撑48小时至4天;

如果是采取严密封锁的消耗战模式,则理论上可以坚持30天左右,但台岛资源与民众心理难以支撑,根本坚持不到30天。

总体而言,解放军通过实战化演练和技术装备升级已具备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统一的能力,多数军事专家和台军内部评估军倾向于认为台军难以有效组织超过一周的抵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