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围绕堑壕工事开展攻防训练
近期,一则有关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进行实战化演练的视频突然火爆网络。从中可以看到,武警官兵正在围绕堑壕工事开展攻防训练,实战氛围极为浓烈。对此有说法称,考虑到预警第二机动总队的功能定位及部署方向,意味着他们正在台海冲突在做准备。
一、 堑壕战极具血腥
■一战期间,堑壕体系被得到大规模运用
所谓堑壕,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解释,是指在阵地内构筑的有射击设备的壕沟,以供步兵进行射击、观察、隐蔽、机动使用,多为曲线或折线型。此外还可构筑成跪射、立射和加深的堑壕,并不断加强与改善,即在此基础上增筑掩体、避弹所、进出口和排水沟等。至于堑壕战,又名壕沟战,是指敌我双方围绕堑壕体系进行攻击、反击或防御的战争,其显著特点为伤亡大、烈度高、反复拉锯。堑壕战最早出现在中世纪,随后在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两伊战争、乃至于海湾战争中,外界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特别是在一战期间,堑壕体系被得到大规模运用,如此不仅使得交战双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且还催生出了诸如主战坦克、“突击群”战术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装备及战法,足可见堑壕战是何等血腥残酷。即便是到了现在,俄乌冲突中的堑壕战场景也屡见不鲜,双方血战的案例数不胜数,所以有关“堑壕战已被淘汰”的言论断不可信。
二、 台海冲突成重点
■台军会依托堑壕体系对解放军开展阻击作战,以达到阻滞攻势,形成杀伤的双重效果
鉴于堑壕体系的独特作用,即以防御为主,加之自身有着强烈的防卫需求,进而使得台当局不论是在海岸滩头、还是在村镇城郊,都普遍挖掘有大量的堑壕工事。例如台北、桃园、台中、台东、高雄等地,堑壕工事极为常见,且除海滩山地以外,诸如立交桥下,也会出现它们的身影。待进入战时状态以后,台军便会以上述堑壕为依托对解放军开展阻击作战,以达到阻滞攻势,形成杀伤的双重效果。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除台湾本岛以外,金门、马祖、澎湖等离岛也构筑规模不等的堑壕,其中尤以金门与马祖最为密集,背后原因则是上述两座离岛距离大陆非常近,堪称是前线中的前线。至于武警第二机动总队在功能定位上,属于典型的快速反应部队,除遂行反恐防暴、维稳处突、应急救援、机动作战等常规任务外,还肩负着在战时配合解放军开展协同作战的重任。再者是从部署方向上而言,武警第二机动总队下属的多个支队,大都被部署在东南沿海一线,这种配置的背后用意,显然是为了应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因此从这个角度上再去看武警第二机动总队于近期组织的堑壕攻防训练,可谓是再正常不过了。
三、 结语
对于攻台作战,大家现在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组织超大规模的两栖跨海登岛作战,但是登岛作战后仍然涉及不少的地面作战形态,比如最受大家关注的城市巷战,但事实上堑壕这种能够相对快速构造的防御体系,依然是解放军必须要去攻克的,也必须要加以演练。另外除了台海方向以外,诸如西南边陲和中印边境,同样也存在着上演堑壕战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解放军及武警部队而言,就需对其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