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这个观点最早出自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中国问题》一书,原文是:
“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中国是一个文明——从古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
罗素
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后续美国政治学家白鲁恂在自己《China: An Introduction》一书,以及美国一个更加出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自己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中重复了这一观点,使得其被更多人熟知。
而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中国有别于西方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文明型国家”。
要区别于民族国家和文明型国家,就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有着怎样的自我认知。
中国人自称为是炎黄子孙,认为从夏商周到隋唐宋,到元明清都是自己的过去。
炎黄二帝雕塑
要知道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而汉族这个概念最早出自汉朝。在汉朝之前的先秦时期,中国人则分别自认为自己是齐人、楚人、秦人、赵人等等。
在更早之前的夏商两朝,“中央王朝”的控制区域非常有限,整个中国的政体都是以部落联盟的方式存在的。
比如说在商朝存在的时候,周国,也就是后来的周朝,其实也同时存在。
但是今天的中国人,会认为齐人、楚人、秦人、赵人是自己的过去,商朝、周朝、夏朝,也是自己的过去,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我们说到欧洲,主要指的是“老欧洲”,也就是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这些国家。
这几个国家在文化起源上其实非常接近,都是日耳曼人的后裔。
包括今天我们说的英国人和美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可以说今天的英国、德国、法国人(不包括非洲来的黑人),其实都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血脉祖先。
但是英国、德国、法国人并不会认为对方和自己是“一类人”。
欧洲没有统一的民族认识
可以说今天的欧洲,在文化认同上和中国的周朝非常相似。大家都各自认为自己是齐人、楚人、秦人、赵人,但就是没几个人认为自己“欧洲人”的身份凌驾于齐人、楚人、秦人、赵人这些身份之上。
相比较之下,现代中国人默认齐人、楚人、秦人、赵人等“民族”同属于一个国家,在欧洲人看来也很难想象。
所以欧洲都是民族型的国家,中国则是“合各民族为一”,成为了文明型国家。
欧洲的民族问题复杂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那就是欧洲之所以是民族型国家而中国是文明型国家,是因为欧洲没有大一统过。
如果欧洲在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并延续到了今天,那么今天的欧洲也很可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
我们假设是法国人完成了欧洲的统一,那么法国人不可能硬逼着以前的德国人自称是“法兰西民族”。
拿破仑差点一统欧洲
为了保证身份的统一,这个由法国人统一的欧洲估计今后就得自称是“欧洲民族”了。
这一点上和中国周朝灭亡后,汉朝完成的民族统一非常相似。
周朝完全灭亡之后,以前的齐人、楚人、秦人、赵人等都抛弃了自己原本的民族认同,开始自认为是“汉人”。久而久之,多个民族就被同化成了汉族。
如果欧洲能统一,那么时间久了欧洲也能出现“欧洲族”一类的民族。
中国现在为何是多民族国家?
不过对于“统一能各民族合一”这个观点,有一点无法解释,那就是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今天的中国不仅有汉族,还有另外50多个少数民族。如果“统一能各民族合一”,那么理论上今天的中国不会是多民族国家,只会有一个民族。
中国现有56个民族
这其中的原因,一来的是“统一能各民族合一”是需要时间的。
今天的中国在推行“中华民族”的叙事,也许再过几百年中国又没有民族区别了。
二来就是现代各国在近代受过“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影响。
在近现代的时候,落后的民族为了抵抗强大民族的侵略,往往都会出现“现代民族主义思潮”,通过民族主义团结国民从而抵抗侵略。
而先进的民族也可能因为自身内部的社会变革,出现“现代民族主义思潮”。
前者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中国在近现代的时候积贫积弱,内部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潮”,这在抗日战争中尤为明显。
后者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法国。法国原本是一个王国,但在近现代的时候法国共和了,把国王脑袋砍了。
法国共和前,法国人的国家叙事就是“国王即国家”,法国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国王尽忠。
在法国共和后,因为国王没了,所以法国出现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法国人开始为“法兰西民族”而战。
路易十六被处决
但是很明显的是,当一个国家出现“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后,这个国家内的各个民族都会开始出现自己的“民族叙事”。
到了这时候,想要多个民族融合变成一个民族,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一个国家在出现“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之前,因为国民各自的民族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比较容易就能融合成一个民族。
但已经出现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话,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意识”,这个国家也就会成为多民族国家。
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相对来说,我们每个人对身上的民族标签本身就没有看得那么重,时间久了这些“标签”说不定还会淡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