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刚起兵那会儿,可谓是势如破竹。11月26日拿下秦皇岛,27日攻破山海关,29日进驻绥中,12月 5日又拿下锦州。锦州战略地位极其关键,距离沈阳不过 200 多公里,近在咫尺。那郭松龄究竟为何失败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李景林的背叛,对郭松龄来说是沉重一击。郭松龄起兵仓促,11月还不算太冷,可12月的东北天寒地冻,又降下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雪,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战斗力大打折扣。而本应是盟友的李景林,却在背后捅刀子。李景林本就和郭松龄不是一路人,他武艺高强,自幼学燕青拳,还去武当山学过剑法,有“武当剑仙”之称。此前他与冯玉祥、郭松龄组成反奉同盟,但签协议时,因家人都在沈阳,担心家人安危没签字。即便如此,郭松龄还指望战斗打响后他能在后方支援,李景林当时也答应了,可真到实战,他全食言了,弹药、物资、棉衣一概不提供。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作战,保暖对士兵战斗力太重要了。



李景林背叛,除了自身立场摇摆,还有外部因素。当时冯玉祥觊觎李景林的河北地区,经郭松龄劝说才暂时放弃。可郭松龄一走,冯玉祥就进军河北,这让李景林极为愤怒,觉得郭松龄等人不仁在先。同时,李景林母亲打电话劝他,张作霖对李家恩重如山,要他站稳立场。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李景林最终背叛同盟。而且,郭松龄一些不愿与张作霖作战的部下被安置在李景林处,李景林一倒戈,就把这些人全放了,还切断对郭松龄部队的物资供应。



二是日本的干涉,也是郭松龄失败的重要原因。郭松龄从日本回国就发动反奉行动,据日本《满铁调查部内部资料》记载,他在日本时拜托富二代驹井德三,希望张作霖隐退,在东北建立独立政权,还为此筹措4000万元经费。驹井德三问若引荐日本高官促成此事,郭松龄能否解决东北与日本在满蒙和铁路问题上的悬案,郭松龄承诺一定解决。于是驹井德三为他介绍日本总参谋部第一课长小矶国昭,小矶国昭表示日本会保持中立。但小矶国昭级别低,郭松龄又找到日本陆军大臣宇垣一成,宇垣一成同样承诺中立。得到这些承诺后,郭松龄才决定回国反奉。值得一提的是,宇垣一成是九一八事变幕后策划者之一,小矶国昭日后成了甲级战犯。



起初日本保持中立,想两边押宝,谁给利益多就支持谁。郭松龄部队打到锦州时,张作霖意识到局势危急,为换取日本支持,对关东军条件几乎有求必应。日本觉得支持张作霖更有利,毕竟是老客户,双方长期有利益往来。郭松龄曾痛斥张作霖为卖国贼,这让日本驻奉天总领事吉田茂不满,他觉得郭松龄上台后可能不像张作霖那样轻易满足日本利益诉求。此外,日本关东军与郭松龄多次谈判都没达成一致。关东军条件苛刻,要求郭松龄承认张作霖与日本签的所有条约,保护日本在满洲权益,还要求扩展关东州界限到辽阳县。郭松龄拒绝了,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优势在握,快攻入奉天了没必要谈;另一方面,这些条件太屈辱,答应了会比张作霖还遭人唾弃。



12月15日,日本陆军大臣下达第102号紧急电报,打着补充派兵的幌子,往满洲增派兵力。从朝鲜火急火燎调来了步兵两个大队、野炮两个中队,还从第二师团抽调出一个混成旅,总共2500人,明目张胆地给张作霖撑腰。

就在同一天,郭松龄与张作霖决战的前夕,关东军总司令白川义则也来插一脚,发布命令禁止郭张两军在距南满铁路附属区域及铁路终点站20华里以内作战,还把以营口为中心,包括大石桥、辽阳、奉天、抚顺、铁岭、开原、长春等南满沿线的重点地段,都划成了禁止武装军队进入的区域。18日,日本关东军又偷偷下达密令,要是辽河战局对奉天军不利,郭松龄的部队就得在铁路以西 30 华里之外停止攻击;要是郭军进入20华里范围内,那就马上解除他们的武装。这一连串动作,明摆着是在偏袒张作霖,直接把郭松龄的军事行动给限制得死死的。



三是郭松龄在军事指挥上的轻敌。巨流河决战前夕,郭松龄在专车上召集军事会议,商量作战方案。当时多数将领都建议避开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区域,采用两翼包抄的战术。可郭松龄压根没把张作霖的军队放在眼里,觉得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必要分兵进击。拿定主意后,他居然还能在火炕上安安稳稳地睡着。

战斗一打响,张学良率领的中路军一开始确实受挫了,但郭松龄就一门心思穷追不舍。结果等郭军全进了新民屯,张作霖预先埋伏好的部队突然杀出来,吴俊生的第一骑兵队也从后方包抄过来,郭军一下子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虽说战术上的失误是郭松龄失败的一个因素,但这还不算主要原因。



再就是郭松龄造反这事,行动太急,事先也没跟部下好好沟通,搞得大家都稀里糊涂的。好多团长以上的军官都不赞成反奉,像邹作华也是迫于压力才勉强答应。上头的军官都这样,下面的士兵就更摸不着头脑了。到了战场上,两军对垒,炮兵通过观测器一看,对面全是自己人,没办法只能往天上打炮。

郭松龄一开始打出“反贪不反张”的旗号,说是要扶持张学良上位,清除张作霖身边的腐败势力。士兵们原本都以为是在帮少帅,可到了巨流河,发现对面正是张学良。张学良这边也没闲着,一方面派飞机去散发传单,另一方面通过关东军内线打电话,想法子策反郭松龄的部下。张学良平时对部下那是关怀备至,在士兵们心里威望可高了。这一来,邹作华最后下令停止战斗,还发电报给张学良说:“茂臣出走了,部下放下武器,请军团长放心。” 就这么着,郭松龄的第一军被分割包围后投降,第二军拼死抵抗到最后弹尽粮绝也只能投降,第四军边打边退,在沟帮子被包围后也乖乖投降。郭松龄这场反奉行动,就这么彻底失败了。

最后,有个问题挺值得琢磨,你觉得要是郭松龄反奉系成功了,他真会像自己说的那样,把东北让给张学良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