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家民老师自二十余年前提出“生态酿酒”概念后用心钻研,从“五三原理”“五官九觉”“全P标准”“模糊勾调”等逐步推进以“幽雅、舒适、健康”新酒体为导向的全产业生态价值链,他的部分研究成果与研究心得被收录在了即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态酿酒新技术与应用》一书中,该书作者余有贵搜集整理了大量生态酿酒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并邀请李老师为其书作序,我们在此将该序言全文分享给大家。



仲春时节,阅读《生态酿酒新技术与应用》书稿,墨香佩篮间恍见时光流转。二十余年前,我在国际会议上率先提出“生态酿酒”概念时,未曾想到这颗种子能在行业沃土中萌发得如此葳蕤。从生态酿酒技术奠定基础,至“五三原理”、“五官九觉”、“全P标准”、“模糊勾调”等发明创新,再至《走向生态化经营》、《标准化整合营销》、《固态发酵》、《操作技术》、《酿务实录(上、中、下)》等系列著作,共同构筑以“幽雅、舒适、健康”新酒体为导向的全产业生态价值链《生态酿酒学》体系,每一步进展都凝聚了我与众多酿酒同仁的心血与智慧。本书旨在分享心得、交流思想、探讨未来,既欣慰于理念的薪火相传,更深刻领悟到生态酿酒已从技术革新的层面逐步升华为一种文明自信。

本书从原粮种植的生态密码到酒体设计的数字孪生,从窖池微生态调控到副产物的深度开发,十章节环环相扣,既传承了“天人共酿”的东方智慧,又注入了智能制造的时代基因。特别是精选的80余个企业案例,犹如镶嵌在理论经纬线上的明珠,既有五粮液“种酿循环”的生态闭环,又有洋河“零碳车间”的智造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转化路径。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生态酿酒的实践成果,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又一实践范本。

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新阶段,本书的价值已超越技术手册的范畴。它既是酿酒业的又一部生态宣言,亦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录。书中对酿酒微生态的进一步深度解构,揭示出微生物群落与地域环境的共生法则;对生态酿酒的进一步系统论述,展现了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范式转变。作者将信息化管理与生态化经营单列成章节,从李渡酒业“小舵-分舵-总舵”三级生活化场景营销模式到山西汾酒的生态酿酒全产业链追溯技术,洋溢着时代的新气息,标志着生态酿酒进一步拓展至全生态价值链的构建。书稿里字里行间闪动着传承与创新的光芒,从湘窖酒业循环利用黄水预处理稻壳,到李渡酒业新基地成功复活古窖功能菌,这些鲜活的实践案例正是生态酿酒理念的最佳诠释。书中对智能感官评价、风味定向调控等前沿技术的剖析,既保持了学术严谨,又凸显了产业应用的务实品格。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编纂特色,使本书既可作为高校教材,又能成为企业技改的参考书。

掩卷沉思,生态酿酒的演进恰似一坛老酒的陈化: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智慧的勾调。从二十余年前的理念破土与《走向生态经营》面世,至2016年《生态酿酒新技术》问世,直至当下《生态酿酒新技术与应用》的出版,白酒人用匠心续写着这曲绿色交响。此刻,特别感谢余有贵教授及其团队,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将散落业界的珍珠串成璀璨的项链,让生态酿酒进一步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熟样本。《齐民要术》有云:“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当白酒行业立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药食(酒)同源的文化基因决定了二者标准体系的同源性,中国白酒标准的升级应立足文化自信。由于药品标准体系的国际认知,酒业标准体系向药品标准体系靠齐,从根源上破解白酒国际化中的标准壁垒与认知鸿沟。通过激活酒药同源的文化密码构建国际化标准框架,是突破白酒出口瓶颈的战略捷径选择。盼望着更多酿酒人在阅读此书中触发灵感,在实践中创新突破,共同谱写中国白酒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篇章。让我们以生态之名,酿时间佳酿,让这杯承载着东方智慧的美酒,香飘寰宇,泽被后世。

李家民

乙巳年仲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