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掐丝珐琅象驮宝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②乾隆款矾红龙纹天鸡高足盖碗(沈阳故宫博物院藏)。③乾隆款金瓯永固杯(故宫博物院藏)。④光绪款粉彩百蝶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⑤乾隆款粉彩金地瓷轮(沈阳故宫博物院藏)。⑥掐丝珐琅兽面出戟双耳四足盖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⑦粉彩大吉葫芦壁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掐丝珐琅鹤式蜡台(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本文图片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提供

今春,一场独具匠心的美学盛宴引来众多寻春打卡游客——正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行的“礼蕴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汇聚来自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的数百件展品,为市民游客铺展开 一场东方美学华章。这也是两大故宫博物院珍宝在成都难得的一次联袂亮相。

本次展览同时将建筑、园林与展陈融合,巧妙地将东方礼仪与文人雅趣的美学脉络贯穿其中。通过“读取·绮梦”“镜像·万千”“共振·时空”三大主题篇章,营造对话空间,为观众奏出了一曲悠远而新颖的美学交响乐。

读取

东方绮梦恍若在眼前

展厅入口,两大故宫博物院的珍宝令人目不暇接。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以夺目之姿占据“C位”。杯身錾刻“金瓯永固”4个篆字,珍珠与红、蓝宝石点缀其间,夔龙耳与象足的设计,彰显出鼎器的庄重与威严。

展览执行策展人童思思介绍,此杯是清宫元旦开笔仪式的御用礼器。新年伊始,皇帝用它盛装屠苏酒,挥毫祈愿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因此,这件文物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许愿杯”。

青玉交龙纽“皇帝之宝”,是乾隆皇帝钦定的“盛京十宝”之一,仅在重大历史时刻才会被钤盖使用。印纽上,青龙目光如炬,栩栩如生。

一旁的缂丝彩云蝠金龙纹男夹龙袍,极尽华美,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此件龙袍以明黄缎为底,遍布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纹样。海水江崖纹在下摆奔腾,彩蝠口衔寿字,金龙腾云驾雾,画面栩栩如生。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掐丝珐琅鹤式蜡台与掐丝珐琅象驮宝瓶,完美地展现了清代宫廷文物的精湛工艺。

白鹤身姿修长,金丝羽毛熠熠生辉,喙衔绿荷蜡台,足踏蓝白海浪石座,灵芝纹点缀其间。

鎏金象身披珐琅横纹,驮着八角葫芦宝瓶,瓶上嵌有“大吉”二字,并悬挂磬与鱼饰,象征“吉庆有余”和“太平有象”。

在瓷器展区,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沉静如九秋霜叶,冬青釉锥把瓶如截取晴空一片,绿郎窑罐则将春日的生机凝聚于方寸之间。这些瓷器或素雅如诗,或秾丽如画。

在清宫舆服展区,玉兰飞蝶氅衣雅致似月下幽兰,五爪金龙显露帝王威仪,百蝶衣以蝶影翩跹寄寓期颐之愿,“喜”字戏服以金线织就宫廷生活。

展厅一角,策展团队独具匠心地通过清代宫廷画师绘制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展板,生动再现了清代宫廷生活场景。画中的博古架上,陈列着汝窑水仙盆、霁蓝釉盘等瓷器精品,折射出清人对博古审美风尚的追慕。

在这里,瓷器与书画艺术交相辉映,宫廷雅玩与文人美学相得益彰,仔细观赏“读取”,东方绮梦恍若在眼前。

镜像

东方哲思的凝练脉动

展览第二篇章“镜像·万千”,观众将沉浸于东方美学的深邃与古人对天地岁月的洞察、对宇宙世间的哲思中。本单元以器物为媒,通过古代女子配饰、文房雅玩、岁时礼器等展品,展现了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境界。

展厅中央展出的清代女子配饰,是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其中,凤穿牡丹点翠头面尤为引人注目。其以翠鸟羽毛铺就的湛蓝为底色,金丝勾勒出凤凰展翅、牡丹盛放的华丽图案,尽显节日庆典的极致奢华。

清朝末代皇后婉容曾佩戴过的穿珍珠石榴簪同样令人惊叹。簪体满嵌珍珠,红宝石雕琢的石榴籽与翡翠叶片交相辉映,璀璨夺目。

一件料石牡丹头花,以珊瑚雕琢花瓣,绿料石为叶,银镀金为托底,花间栖息着一只料器蝴蝶。微风轻拂时,蝶翼似在摇曳生姿,令人叹为观止。

徜徉于展厅中,处处可见古人将自然生趣与人文寓意巧妙融合的匠心独运。

透明珐琅把镜的镜身,以湛蓝珐琅为底,粉、红、黄三色串枝花卉如春色盈枝,绚丽多姿。背面以绿锦纹珐琅为地,团寿纹与5只蝙蝠共舞,寓意“五福捧寿”。镜托处绿染牙雕蝙蝠倒悬,口衔“万”字,下缀红染牙花瓣,象征“福寿万年”。

光绪款粉彩百蝶瓶,以其独特的装饰引人注目。瓶身绘有数十只姿态各异的蝴蝶,粉彩色泽明丽,层次分明。以“蝴”谐音“福”,蝶纹寓意“长寿”,百蝶齐聚更彰显“福寿双全”的美好愿望。

金钗玉钿彰显闺阁风华,文房器具则展现古代文人超然物外的追求。

展柜一角,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画卷型文具盒引人注目。盒身仿古籍卷轴,内可收纳经文或笔墨。清代文人常携此类雅物,焚香展卷,以澄澈之心体悟“物我合一”。

此外,嵌铜丝狮纽铜盖炉、彩蝶花盂等案头清玩,以其温润的釉色和精巧的纹饰,无声地诠释着“雅物养性”的传统理念。历代名人书画,更是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生动演绎。

展柜另一侧,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碧玉圆雕螭纽是彝是训方图章,印纽螭龙盘曲仰首,篆书刀法流畅。印文取《尚书》中“以古为训”之意,既是文人信物,亦是修身箴言。

饶有意趣的是,武侯祠博物馆馆藏的一尊寿山石孔明像陈列于本单元展区的入口处。诸葛亮手持羽扇,神态沉静。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恰如对古人追求清心致德境界的点睛之笔。

与文玩清供蕴含的虚静意境不同,古人的生活用器则承载着对福寿安康的恒久祈愿。

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黄地粉彩梅鹊纹碗,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特制的珍品。碗身绘有喜鹊栖息于梅花枝头的图案,巧妙地寓意“喜上眉梢”,金彩勾勒的边缘更彰显出皇家气派。

与之相映成趣的豆彩花卉盘,以堆叠的寿桃图案,传递出长寿的美好意象,折射出宫廷对祥瑞之物的极致追求。

“在川知乐”款五彩鱼藻盘则另辟蹊径,盘内7尾红鱼嬉游于莲藻之间,外壁五鱼同向而驰,釉下蓝彩晕染若水波倒影。底款“在川知乐”化用庄子“鱼乐之辩”,将器物之趣升华为哲思之辩。

从凤穿牡丹点翠的璀璨到文房清玩的幽微,从礼器纹饰的吉庆到奇石雅赏的玄远,清代器物不仅是工艺的镜像,更是东方美学的凝练。

“它们以形写神,以物载道,在虚实交错间勾勒出古人的精神世界。一器一物,皆是千年文化的呼吸;一纹一饰,俱为东方哲思的脉动。”童思思介绍。

共振

东方时空的视觉盛宴

在“共振·时空”篇章中,艺术家夏航与历史文物展开跨越千年的对话。通过榫卯、拼插等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夏航将冰冷的金属赋予生命,让观众在历史与未来的共振中,触摸传统文化的崭新灵魂。

《燕尾》以蝴蝶为灵感,用刚硬的材质诠释轻盈的动态——蝶翼的每一次展开,都似挣脱固有轨迹的瞬间,坠入混沌与新生交织的现代世界。

夏航以精密焊接技术,将金属碎片化为翩跹的蝶群,既暗喻工业社会的碎片化生存,又寄托对自由与重生的渴望。蝴蝶振翅的刹那,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的共振,亦是历史基因在当代艺术中的“破茧”。

作品《梦境之弦》则呈现了虚实交错的形态。上万枚金属零件,通过榫卯结构咬合,编织出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将观者引入一场永无止境的梦境之旅。

夏航说:“这些碎片化的连接,既熟悉又陌生,既现实又虚幻。”作品以机械的理性构建感性的朦胧,让观众在冷峻的金属光泽中,窥见自身存在的渺小与永恒。

位于武侯祠博物馆蜀派园林池沼间的作品《云之上》,以中国传统仙鹤为原型,用现代金属拼插工艺重构古典意象。鹤颈的弧度、羽翼的层次,皆以精密计算呈现写意之美——既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孤高,又有“鹤鸣于九皋”的群聚和谐。鹤群凌空之姿,既是传统文化的升维表达,亦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当代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独具匠心地将文物展示与园林景观相融合,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西蜀园林风格。通过运用借景、隔景等传统园林造景手法,观众在展厅内外漫步时,不仅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与现代艺术品,还能充分领略武侯祠宛若天成的园林之美。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基因;艺术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共振。”童思思表示。(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