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架飞机在解放区坠毁,飞行员主动向解放军投降,还指了指舱门,说:“这里面有惊喜哦!”众人打开一看,瞬间傻眼了!
飞行员正是杨宝庆,生在河北曲阳,穷得叮当响,祖上三代都是地里刨食的庄稼人。
1922年出生,1937年逃荒,鬼子打到门口那年,他十五,扛着半袋棒子面走了三天三夜,才逃到河南。
饭没得吃,仗打得凶,杨宝庆一口气报了空军军校,说是“死也死得壮气点”。
谁都想不到,这个逃难娃,后来飞去了印度、美国,开上了洋飞机。
成绩拔尖,训练优异,洋教官点名表扬,说“这个小子有天分”,1944年,回国,穿着皮夹克、戴着墨镜,成了国民党空军少尉。
飞机一架架升空,目标直指日军据点,参与过重庆起飞的远程轰炸,载弹投下,炸毁敌军后勤线,立下过功,奖章不止一个。
抗战打完,他以为终于能歇口气,没想到,国共内战接着来。
杨宝庆不想打,他说,“中国人打中国人,这活儿我不。”,写了退役申请。上头压了三个月没回音。回家的信也没回。
直到收到一封信,说他老婆孩子被国民党送去了台湾,他炸了——根本不是家属随迁,是软禁。
“不飞?行,你老婆孩子就死在台湾”,就是这么个意思。
杨宝庆妥协了,人不是铁做的,可真正让他心死的,是儿子的死。
他的小儿子在台湾病了,高烧不退,找不到药,医院不给治,说“军属没有安排指标”,最后就这么拖着死了,死在一个连医生都没见着的夜里。
消息传来的那晚,他没说一句话,第二天起,再没穿过空军制服。
那段时间,杨宝庆开始接触一些书,有人递给他几本小册子,上面写的是“人民”“团结”“不要再流血”。
他没说认,也没说不认,只认一点:要是一直这么干下去,就真完了。
杨宝庆有个姐夫,叫赵连景,跟他一样是飞行员,两人关系铁,打仗时一个中队。
赵早就动过心思,说“干脆我们投过去吧”,开始没吭声,儿子死后,点了头。
计划很快,1949年2月19日,或是21日,他们夜里去了西安机场,找了一架从兰州飞来的C-46运输机。
这飞机可不一般,机舱里装的不是油、不是弹,是17万枚银元,整整4.6吨,原本要转去台湾当军费。
他们没告诉任何人,趁夜黑风高,启动引擎,直飞北方,导航设备坏了,天上乌云压顶,看不见灯,他俩靠着目测、经验,一路飞,一路偏。
油越来越少,快到唐山,油灯跳红,强压机头,硬生生把这4吨银子扔到了唐山河滩。
飞机一落地,他就昏了。人是活着的,银子也没碎。
村民看见飞机,炸了锅,解放军赶来,打开舱门,一屋子银光闪闪。全是清一色的光洋。
他醒来第一句话是:“我是自己飞过来的,这银子是国民党的,不是我的,全交公。”没人拷问他,没人逼他招,自己说得清清楚楚。
消息传出去,解放区震动了,一个空军飞行员,连人带银子一起起义,历史头一遭。
他也没忘家人,赵连景通过老关系,从台湾、经香港、再绕回北平,把他老婆和两个孩子安全接回来了。
杨宝庆正式加入人民空军,当时空军刚组建,飞机都不够,他是第一批运输机飞行员。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他就在空中。
驾驶的正是那架C-46,从天安门上空飞过。
后来,杨宝庆转业去了四川,稳稳当当干到1955年,离休时正厅级待遇,没再飞,但人说他,骨子里一直是个“空中硬汉”。
这一生,杨宝庆从贫农到洋飞机,从抗战英雄到起义飞将,拐了个大弯,可这弯拐得硬气,拐得值。
银子没留给自己,官职没换忠心,他把命赌在一场“大飞行”上,赌对了。
参考资料:
《人民空军战斗纪实》,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第102-110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