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一角的书架摆满了书 张惠妹/摄
西安长安南路的“砖瓦窑老碗面”门口,两尊仿制兵马俑静立迎客。门前的方桌上摆放着几本旧书,旁边的一张宣纸上用毛笔写着“旧书换面”四个大字,引得来往的行人驻足、翻阅、询问。活动的规则简单却充满温度:带一本旧书来,就能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这一独特的交换方式,吸引了不少人专程前来。
读书如煮面 火候到了才能出滋味
“开面馆是为了生活,收集旧书是为了内心的诗与远方。”面馆老板徐德芳一边为老顾客端上一碗面,一边笑着对记者说。这位来自江西九江的陕西女婿,谈起“旧书换面”的初衷时,声音轻了下来:“年轻时心浮气躁,是读书让我真正沉淀下来。”
徐德芳喜欢看书,面馆书架上那本边角卷曲的《传习录》格外醒目,封面的字迹早已斑驳,磨损的书页记录着反复翻阅的痕迹。“这本书我反复读了三年,已经不记得读过多少遍了。”他摩挲着书页说,“空闲时,我喜欢用毛笔抄写书里的段落,既是练字,也是思考。”书架上那数十张字迹工整的宣纸,是他第二遍誊抄的见证。十年间,他一直保持着每月读1—2本书的习惯,如今他有了新的感悟:人生不同阶段对文字的领悟截然不同,真正能滋养心灵的,是反复咀嚼一本经典。他说:“以前追求数量,现在觉得把一本好书读透更重要,就像煮面,火候到了才能出滋味。”
面馆门口的“旧书换面”招牌 张惠妹/摄
“读书这个爱好,总得在吃饱肚子的基础上坚持。我就想着无论是做面的还是吃面的,都能把平凡日子过出点书香气来。”2024年11月,面馆开业,因味美的手工面和实惠的价格,店里的回头客渐渐多了起来,徐德芳常常与他们闲聊,大家对“旧书换面”的想法纷纷点赞。“其实我年轻的时候梦想开一家书店,现在用面馆圆梦,也不错。”他笑道。
“胃饱了,心也别饿着。希望食客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享受时光。”徐德芳笑着说,他理想中的面馆该是“共享书店”的样子。为此,他收集朋友的藏书、去图书馆淘书、用字画装饰店面……将面馆一点点变成了兼具“烟火气”与“书香气”的独特空间。
在这间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小店里,除了餐桌板凳外,随处可见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从《警世通言》到《三个火枪手》,从菜谱到诗集,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他指着书架笑着说:“当时面馆装修的时候,我姐夫吐槽说这些书架格子又高又多,显压抑还不方便打扫卫生。”但看到大家对“旧书换面”活动的支持后,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一碗面是眼前的生活,一本书就是诗与远方。”徐德芳的话语里,满是对这份两全其美的满足。
“旧书换面”的活动推出一个月来,陆续有食客带着旧书前来,每次换书时,徐德芳都会让食客与图书来张合影,并在扉页签下各自的姓名以作留念。徐德芳告诉记者,店里目前大约有2000多本图书,其中与食客换来的书已有五六十册。
以书会友 一碗面里的生活仪式
开业小半年以来,通过一些老顾客的口口相传以及短视频的传播,让徐德芳的面馆渐渐有了名气,不少高新、曲江的食客特地过来探寻美味,却意外发现这里不止有美食。“原来闹市中竟有一家如此有情怀的面馆,老板爱和大家聊哲学、聊人生,聊得投缘了,还会送你一碟小菜。”一位常客回忆道。
附近的上班族李晓宇平日里很喜欢看书,更喜欢买书,因此家里堆了很多闲置书。她中午偶尔会来吃碗面,前不久得知这儿推出“旧书换面”活动后,便隔三差五地拿几本书过来赠给老板。在她看来,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对于食客来说不花钱就能填饱肚子,不看的书捐给面馆,也能最大化发挥书的价值,让更多人有机会读到它。
在一条关于徐德芳“旧书换面”的视频留言里,陕西青年作家巨水龙道出了同样的感受:“我也有这样的理想,等50岁以后,在繁华地方买一个临街的店面,里面放着我的书,放上我收藏的瓷器。可以喝茶,吃自己做的小吃。不图赚钱,把那里当写作的工作室,当结交朋友的地方。可以读书,可以讨论,美好得不成体统。”这条留言成为网友点赞数最多的“热评”。巨水龙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无比理想的生活状态,我正怀揣着这份炽热的向往,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之努力奋斗着,我坚信,终有一天,我能实现这个梦想。”
老顾客李晓宇向徐德芳(右)赠书 刘青 摄
许多光顾面馆的本地食客,甚至外地游客,只要在店内看到感兴趣的书籍想借阅,徐德芳都会爽快答应。“借阅的形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加个微信,我会给他留个言说‘你今天借了我一本书’,然后将书名和时间一写,等他还回来的时候我再备注一下就行。外地的游客等哪一天再回西安或者朋友来西安顺道还书都可以。这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借书看。”
在经营面馆的日子里,徐德芳时常留意到这样一幕:很多父母为了哄孩子,经常让其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面对这一现象,徐德芳想出一个小妙招:“每次我都会给家长们使个眼色,假装板着脸走过去说:‘凡是在我面馆一边吃面一边看手机的小朋友,一律罚款50元。’”这招“假罚款真引导”的戏码,让徐德芳屡试不爽,他也希望通过自己这样小小的举动,能够鼓励更多孩子放下手机,重新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来,并期待每位食客凭借阅读,寻得一片宁静、充实的精神家园。
如今,徐德芳的面馆不仅仅是吃面的地方,还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因紧邻多所高校,许多退休的大学教授成了店里的常客,他们经常在吃面之余与徐德芳共同探讨哲学、佛学,交流书法心得,进行思想碰撞。徐德芳表示:“我们准备开办一个免费的线下讲堂,给年轻人和孩子们讲讲国学,比如‘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让优秀书籍、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这是我认为‘旧面换书’活动最大的意义。”
徐德芳的“旧书换面”从来不是生意经,而是一颗无价的阅读火种、一场关于城市温度的传递。有人用尘封的旧书换一碗暖胃的面,有人因偶然翻开的书页遇见心灵的共鸣。他相信,当读书变成一场与美食、人情挂钩的“交易”,阅读便不再是苦行,而是可触摸的生活仪式。正如那碗热气腾腾的手工面,徐德芳用最质朴的方式,烹出了西安街市间独特的温度。
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刘青
见习记者 张惠妹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