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传》记述了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贤惠、寂寞的一生。她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时间,是最好的答案。
三年前,广西强力开展“清桉行动”的时候,很多人感到很不理解,还有一些质疑,甚至还有点不满。
如今,当美国野蛮挑起贸易关税战的时候,回头再看“清桉行动”才恍然大悟,背后的逻辑原来如此。
实际上,所谓的“清桉行动”,就是一项名为“禁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专项整治行动。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桉还耕”、“退桉还蔗”等,意在恢复耕地的原有属性,恢复耕地的本来用途,主要目的是加强耕地保护,守住粮食、食糖安全底线。
虽然这项行动的对象是桉树,但只是种植在耕地上的桉树、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的桉树,并不是所有的桉树,更是不种植在林地上的桉树。
“清桉”之后的土地,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如果是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则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如果是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范围内的,则应当用于糖料蔗生产。
粮、油、棉、糖并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我们不仅要端牢自己的饭碗,也要端牢自己的糖罐,否则受制于他人,又怎能独善其身呢。
显然,广西的“清桉行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保障粮食、食糖自主供给。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我们所熟悉的农用地,就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分类十分清楚,用途也非常明确。
在耕地上种植桉树,违规违法,理应清理,恢复耕地本来的用途。如果放任把桉树随意种植于任何土地之上,那么,谁来生产粮食,谁来种植甘蔗,谁来保障粮糖安全呢?
毕竟,那可是关系到14亿人的大事呀。
显然,广西清理种植在耕地上的桉树、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的桉树,是基于国家实行土地分类管理的原则,更是基于国家发展的大局考量,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于法合法,于规合规,于理合理,于情合情。
因此,我们要学习土地管理法规,领会政策精神和内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要随意曲解其义,也不要过分解读,更不要过度担忧。
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也简单——那就是耕地种粮,蔗田种蔗,林地种树……
无他!
毋容置疑,“清桉行动”在短时间内会导致一些损失,也会造成一定冲击,但那只是阵痛,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变好的。因为,“清桉”之后的土地用途变得更规范,产业发展变得更健康。
岁月无声,却胜有声,因为它会用无尽的流转,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