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防治新认知:抗病毒治疗需联合抗纤维化策略
我国目前仍有约7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数据显示,约七成肝硬化病例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长期规范服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的患者,仍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这一现象并非药物失效,而是提示我们:单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足以阻止肝纤维化进程。
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强调,有效的治疗策略应包含两大核心要素:首先是病因控制,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阻断病毒对肝细胞的持续损害;其次是病理修复,采用经临床验证的抗纤维化手段。临床实践表明:
1. 约35%的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抗纤维化用药方案
2.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未接受抗纤维化干预的患者年肝硬化发生率为0.2%-0.5%。这意味着,每200-500例患者中每年就可能出现1例新发肝硬化病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肝纤维化并非不可逆转的终末病变。通过早期干预和规范化的"双抗"治疗(抗病毒+抗纤维化),多数患者能够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甚至逆转。因此,建议确诊肝纤维化的患者应及时启动综合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