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过后,河南小麦全面进入拔节孕穗期的关键生长期。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形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正值小麦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植株需水需肥量急剧增加,及时浇灌拔节孕穗水,对稳定成穗数、促进穗花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小麦拔节孕穗期生长特点
这一时期,小麦根、茎、叶、蘖、穗等器官同步快速生长,具体表现为:茎秆迅速伸长,叶面积显著增大,根系持续扩展,幼穗加快分化。这个阶段不仅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更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多少,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水肥需求最敏感的阶段。若此时遭遇干旱,将导致小麦根系吸水不足,植株水分失衡,茎叶生长受阻,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减少,幼穗发育异常,最终造成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产量。
二、气象条件分析与旱情预警
目前,我省小麦苗情长势虽然总体较好,但气象监测显示:自3月4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5.9毫米,较常年同期平均33.1毫米偏少82%,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全省平均气温12.5℃,较常年同期偏高1.8℃,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六高值,且3月25-26日多地出现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历史极值;全省平均干燥日数24.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1.4天,为历史同期第三多。截至4月7日,日降水量不足5毫米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全省大部在20天以上,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地区在30天以上。
当前,麦田虽底墒大部适宜,但土壤表墒偏差。全省0~20厘米44%站点出现干旱,重旱比例达16%,较上周(9%)增加了7%。0~50厘米25%站点出现干旱,适宜比例为75%。另据气象部门预测,4至5月份全省降水仍将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将会对小麦成穗、结实及籽粒灌浆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科学抗旱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麦田旱情持续加重态势,建议采取以下抗旱措施:
1、优先保障灌溉水源充分挖掘各类水源,统筹调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广泛动员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科学灌溉,最大限度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分类施策精准管理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浇尽浇,确保水分供应;丘陵旱地等无灌溉条件区域,可因地因苗制宜,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使用聚谷氨酸、黄腐酸钾等水溶性肥料,并注意适当加大喷水量,以减缓旱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稳定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巩固发展全省小麦苗情长势持续向好态势,全力以赴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
3、加强技术指导服务要积极组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因地因苗制定管理方案,并做好小麦生育中后期病虫害监测防控。
特别提醒:当务之急就是抓紧抓好抗旱浇麦工作。各地一定要坚决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切实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情影响,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