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东省小麦正陆续进入拔节期,这个时期既是由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转化的关键时期,又是决定穗数的重要时期。针对今年小麦苗情特点,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出台《2025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明确下一步田间管理要以“科学运筹肥水、精准防控病虫、科学防灾减损”为主攻方向,坚持因苗分类施策,抓好关键技术落实,努力保穗数、增粒数、提粒重,防灾减损夺丰收。

根据技术意见,各类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优化群体、个体质量,壮秆增穗,提高成穗率。弱苗麦田应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壮苗麦田应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旺长麦田应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抽穗扬花期,对墒情不足地块,应浇好抽穗扬花水,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灌浆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提高粒重。墒情不足时,应适时浇小水,不要大水漫灌,避免导致根系早衰和发生倒伏。

小麦拔节后,抗寒能力减弱,若发生“倒春寒”或晚霜冻害,将导致小麦抽穗受阻或穗粒数减少。应在“倒春寒”来临前,及时浇小水,增加田间空气湿度,减轻冻害。如小麦在扬花灌浆过程中遭遇“干热风”,可能会失去水分平衡,严重影响各种生理功能,显著降低千粒重。要加强监测预报,在“干热风”来临前,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及时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抵御“干热风”。(毛鑫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