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2年五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走完他精彩的一生。

继承人大儿子宋少帝刘义符16岁,这个年龄,有点儿尴尬。

完全掌握权力有点儿小,完全不给权力又不行。

刘裕安排了个他自以为既相互掣肘对儿子又有保障的辅政大臣组合。

如果说让刘宋权力顺利过渡到宋少帝手中是刘裕的梦想的话,这里解释梦想,对活人是梦里想,死人不做梦,刘裕老皇帝,就别想了。

这四个人是徐羡之、谢晦、傅亮和檀道济。

南北朝讲究门阀政治,刘裕底层崛起,属于异类。这个特色使得刘宋这个国家大量启用次等门阀和底层杀出重围的优秀人才。

本来蛋糕都归顶级门阀,现在有人来分,关键这些人还是顶级门阀曾经看不起的人,矛盾不可避免。

按照利益牵扯和性格,这四个人在一起不会对宋少帝刘义符产生威胁。

徐羡之、谢晦和傅亮是文官,待在都城建康辅政,檀道济是武将,驻守南兖州。

徐羡之和傅亮都是次等门第混出来的,檀道济更是底层人士,只有谢晦来自顶级门阀。

刘裕托孤时候就表示徐羡之和傅亮不会有想法,檀道济这货更是没什么志向,只有谢晦可能会有想法,但有另外三人在,谢晦有想法也只能是想想。

四个辅政大臣,最关键人物却是徐羡之和檀道济,徐羡之地位类似霍光和诸葛亮,当年刘穆之去世后,就是这货替代刘穆之,当后勤大总管。

政变的关键点是必须有兵权,兵权在檀道济手里,檀道济给谁站台,谁就能获胜。

一个没想法又手握兵权的人应该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

可政局和人心的诡异就在于变幻。

公元422年继位后,宋少帝刘义符就想甩开老爸留下的权臣组合,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刘义符这货本身武力值爆膨,脑子也好使,他明白要拿下这个权臣组合需要两个条件:盟友和军权。

其实,刘义符最好的选择是和檀道济结盟,这样既有盟友又有兵权,一举两得。后来的宋文帝刘义隆搞掉徐羡之、谢晦和傅亮三人就是靠这个方法。

可刘义符偏要走自己的路。

他选择亲老弟刘义真当自己的盟友。

刘义真是个经历丰富的狠人,当年刘裕拿下长安,就是安排这11岁的刘义真镇守。

这小伙儿几个月就搞死了王镇恶、沈田子和王修三个名将,堪称名将收割机,不过是收割自家名将。

后来被赫连勃勃击败往南方逃窜,还和自己幕僚说“大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可见刘义真是个有思想的人。

并且刘义真和谢灵运颜延之等门阀文人阶层关系非常好,这就形成一个对抗徐羡之他们的政治团体。

因此,刘义符当年的幕僚和部下以及刘义真身边的人才都得到提拔,用作政治斗争支撑点。

兵权是关键,宋少帝天天带一帮人打猎,当年汉武帝就是靠打猎训练出了自己的羽林军,宋少帝显然读过汉武帝传记。

帝王想训练出自己的军事团体,打猎是最好的方法,一是完成了军事训练,二是一帮子人天天骑马射箭吃肉喝酒,感情向上飚得嗖嗖的。



对宋少帝的作为,忠于他的大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急着告诉刘义符从辅政大臣手里夺权这事儿别太急;徐羡之他们几个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来就想当权臣,现在你居然对着干想拿回权力,急着干掉你。

这个忠于刘义符的大臣叫范泰,他给刘义符写篇封事。

所谓封事就是密函,天知地知范泰知皇帝知,他很委婉劝刘义符和辅政大臣搞好关系,你天天在猎场打打杀杀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政治斗争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这搞得天下皆知,对你不利。

范泰这货和徐羡之傅亮关系不好,他当然希望刘义符在这场权力斗争获胜,所以恳切的劝刘义符别太急躁。

可刘义符这货心里也是急,急着拿回属于自己权力。

看到宋少帝刘义符不知悔改,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决定行动,此时不动更待何时,等到一个会打猎的皇帝羽翼丰满,就来不及了。

所以,要打击宋少帝,先打击他的“羽翼”。



公元424年正月,徐羡之以路灵王刘义真和皇帝关系不好为理由,把刘义真贬为庶民。

五月,在争取到没有志向和政治立场摇摆不定的檀道济支持后,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四人联手发动政变,将宋少帝刘义符废为营阳王。

理由是刘义符亲小人远贤臣,天天玩儿的昏天黑地的,北魏把河南地方都占了也不管,再这么下去他老爸刘裕打的江山得丢完。

这理由比废刘义真时更扯,自己的朋友就是小人,你们都能废皇帝,北魏打过来让这么能打的檀道济去打不就完了。

所以,权臣说你好,再昏也是好,说你不好,所有烂事儿你背锅。

徐羡之作为首辅,是这件事最大黑手,因为他获利最大。

皇帝废了,庐陵王也废了,徐羡之还不罢休,因为这俩人有思想有能力关键给他们按的罪名太扯,让这俩货再大点儿,说不定还来个逆风翻盘。

徐羡之决定把他俩都给杀了,立个身体不好根基不牢最起码不能骑马打猎的来当皇帝。

公元424年六月,徐羡之派人连续杀害刘义符和刘义真。

这是一场极为恶劣的政治事件,实质是老权臣和新皇权的斗争,刘裕刚去世一年多时间,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被顾命大臣杀掉。

在这件事上,徐羡之由于获利最大,所以态度最为决绝。当傅亮不同意杀刘义符时,徐羡之还表达了不满。

公元424年八月,刘宋迎来新皇帝宋文帝刘义隆,这货看到连杀俩哥哥的顾命大臣团体害怕的不要不要的,本来身子弱,也不敢打猎搞事情,只是听安排。

韬光隐晦了两年,直到426年掌握了禁军兵权并将檀道济拉到自己这边,才干掉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将权柄拿回手中,也算是给俩哥哥报了仇。

所以,新皇帝想和权臣们斗争,千万把事情做得不漏声色,千万别天天嗷嗷叫打猎搞自己军事小团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