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场上曾有过两个陈谢兵团,一个的司令员是陈赓,另一位就是陈锡联。他们的兵团政委则都是谢富治,也因此两个兵团都被叫过陈谢兵团。
陈锡联兵团指的就是二野的第三兵团,下辖三个军,这三个军的实力都不容小觑,打起仗来一个个都是非常厉害的。而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们也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其中一位名气还非常大,他在建国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实在是可惜。
第十军的军长杜义德
杜义德是文武双全,他来自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北。期间,他担任过师长,也做过师政委,是典型的文武双全。
抗战期间,他担任过冀南军区司令员,长期战斗在冀南地区,率部参加巩固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刘邓首长麾下,担任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挺进大别山和淮海等重要战役。尽管他是政委,但作战能力并不弱。6纵名满天下,少不了政委杜义德的功劳。因此,1949年2月,部队改编时,他担任了二野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0军军长,并率部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
建国后,杜义德长期在军队做着政治工作,担任过沈阳军区的副政委。后来,他又调去了海军任职,担任过副政委以及第二政委。1980年1月,他调往大西北,担任了兰州军区司令员,取代的是赫赫有名的韩先楚。
第十一军的军长曾绍山
曾绍山1929年参军,在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担任过副排长。长征期间,他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带领侦察人员历尽艰险打头阵,为部队搜集情报,侦查前方地形,规划行军路线。
抗战开始后,他在陈锡联的385旅,769团当参谋,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因为作战勇敢,他在后来又担任385旅的参谋长以及129师新编第十旅副旅长兼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期间,率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进攻,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皖西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二野第十一军军长。
建国后, 他率部入朝参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击溃土耳其旅,在金城防御战中创造了坑道防御战术。
从朝鲜回国后的曾绍山担任旅大防卫区司令员。1959年10月,他又调任沈阳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也是在同一年,他曾经的老领导陈锡联调任沈阳军区担任了司令员。到了1966年,他被任命为沈阳军区政委。
第十二军的军长王近山
王近山被人称为王疯子,打起仗来不要命,可也总能打胜仗。他出生于红四方面军,红军时期也担任过师长一职。
抗战期间,他从副团长一直升任到386旅的旅长。期间,他曾率部对日军实施伏击,一举歼灭日军华北方面军“战地观战团”服部直臣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余人。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6纵队司令员,这支部队也是非常厉害的,刘邓首长曾说过二野的很多硬仗、恶仗都是王近山打下来的。
1949年,王近山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政治委员,可惜的是他与兵团司令员失之交臂,为此他还找领导讨要过说法。
建国后,王近山担任过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55年,他还担任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按说他以后的发展道路也不会太差,可现实往往不那么如意。他因为感情方面的问题,被自己的老婆给告了。最终王近山选择了离婚,这件事也闹到了中央,导致自己军衔降为大校,也被开除了党籍,甚至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降到了西华县里的一个农场担任副场长。
一直到1968年,王近山给主席写了一封信,恳请回部队工作。这才在老战友的帮助下,被调回南京军区,担任副参谋长的职务,直至197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