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太感谢你了!我终于看到希望了!”屏幕里的李某激动地对法官说。千里之外的海南,谢某对着摄像头郑重承诺:“再难也按时还款!”
2023年某工程完工后,谢某一直拖欠李某劳务费。经李某多次催要,谢某于2024年2月出具欠条,确认欠款15900元,但此后仍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失联。李某遂诉至华龙区法院,希望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承办法官收到材料后,根据李某提供的联系电话和住所地,均未能联系上被告谢某,案件迟迟无法审理。面对“查无此人”的送达困境,承办法官一边安抚原告的情绪,一边走访谢某户籍地,打听其下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利用“一张网”办案平台找到了谢某在海南的新联系方式,成功与谢某取得联系。
考虑到被告在外务工的实际,法官通过“云上法庭”组织双方进行线上调解。调解室大屏幕上,李某看着风尘仆仆的谢某,从质问逐渐转为叹息。原来谢某因生意失败,辗转海南打工还债。“每月20号发薪日,我保证……”谢某话音未落,李某已拍案而起:“要拖整整十六个月?”
承办法官通过与执行局沟通,发现谢某虽涉多起债务诉讼却从未被执行过。法官单独向李某展示这些数据,“您看,说明小谢是一个守信之人,只是现在确实遇到困难。”转头又提醒谢某,“老李在工地务工不容易,他也要养家糊口啊。”
经过多次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被告于每月20日向原告支付1325元,分12期将所欠劳务费向原告偿还完毕。至此,该起劳务合同纠纷得以成功调解。
这场横跨琼豫两省的调解,不仅让15900元劳务费有了着落,更让司法温度穿透屏幕。法官在被告户籍地踏出的每一个脚印,在云端调解时切换的每一次分屏画面,在计算器上反复验算的每一组数据,都在诉说着“如我在诉”的司法担当。当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即便相隔山海,也能架起信任的桥梁。
期数丨2660
供稿丨胡村法庭 崔明明
编辑丨政治部 魏凯强
审核丨政治部 张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