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底,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上海旧警察局原局长毛森接到蒋介石的命令:组织杀手,刺杀刚刚上任的上海市市长陈毅。

鉴于此前接二连三的失败,这一次,毛人凤决定派出他压箱底的“杀手锏”。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里,保存着一把由美国制造的柯尔特手枪。


这种手枪威力大、可靠性高,但是数量不多。国民党保密局常将它配发给负责刺杀任务的“精锐”特务。博物馆里这把枪的主人,正是国民党保密局“一号杀手”刘全德


刘全德曾在上海执行暗杀任务多达几十次。他的枪法精准,号称“百发百中,无刺不成”。

由于过往的成功经历,刘全德深受毛人凤、毛森的器重。在上海公安博物馆,还保存着一份关于刘全德的秘密卷宗,上面记载着他当年接到的任务:打死陈市长。


上海市公安局明白,必须尽快抓住想要暗杀陈毅的刘全德,以保证陈毅的安全。压力落在了负责此案的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社会处处长扬帆肩上。


扬帆调兵遣将,成立了破案指挥部。负责人之一,是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三室主任王征明。


在王征明的指挥下,侦查人员对吴淞口码头进行了重点蹲守,很快发现了一队偷偷潜入的特务。然而,经过仔细辨别,侦查人员发现,这些人只是刘全德手下的行动队员,刘全德并不在其中。

原来,刘全德购置了一批白砂糖,装扮成去上海做生意的糖商,独自乘船到上海附近的金山,再悄悄从金山潜入上海市区躲藏了起来。

巨大的上海人海茫茫,公安局的侦查人员想通过蹲守在短时间内找到潜藏的特务,如同大海捞针。这时,扬帆决定启用一支“特殊”的队伍。

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曾选拔了一批留用、投诚或被策反的旧警察、国民党特务。这些人员对上海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们经过严格考察与再教育,组建了一支特情队伍。这些特情人员由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一室主任李涤非管理掌握。

李涤非与王征明并称扬帆手下的“哼哈二将”。李涤非向扬帆建议:刘全德在上海深耕多年,关系错综复杂。他来上海执行任务,很有可能先与熟悉、信任的人联系接头,因此可以从刘全德的社会关系入手,采用顺藤摸瓜的办法,让这些特情人员对刘全德的社会关系进行逐一排查。


经过一番排查,侦查人员把注意力转向了刘全德的学生史晓峰。史晓峰曾帮助刘全德在一次刺杀行动后躲避追捕,两人对彼此非常信任。


在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有一位特情人员名叫高激云,也曾是刘全德的学生。在侦查人员的安排下,高激云按计划前往史晓峰的家中。

见到高激云的史晓峰非常热情,寒暄过后,他神秘地告诉高激云,要带他见一位老朋友。正在高激云好奇之时,史晓峰推开房门,屋内坐着的正是刘全德。


面对老朋友到访,史晓峰和刘全德没有过多的怀疑。三人边吃边聊,刘全德频繁举杯,高激云也来者不拒。不久之后,喝多了的高激云就吐了一地。

其实,高激云是为了争取向外传递消息的机会而故意装醉。为取信于刘全德,他偷偷将剩下的烟蒂吞入喉咙,制造出了喝醉呕吐的假象。

成功出门后,高激云立即向马路上巡逻的解放军和警察跑去。“头号杀手”刘全德就此落网,而此时距离刘全德潜入上海还不到七天。

1950年7月,刘全德被押解到公安部审处。同年10月,刘全德被判处死刑。


在此之后,上海市政府又与旧经济势力打了“棉花之战”“粮食之战”和“煤炭之战”,稳定了物价,改善了人民生活,复苏了工商业生产,让上海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上,成为了人民的上海。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