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四季,应季而食,这是老辈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其强调了遵循时令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的种植与存储技术更加成熟,在一年四季当中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但是在不同的季节里,依然有必要去选择最应季的食物来吃,不仅味道是最正宗的,营养也是最丰富的,更有利于我们适应当下的气候。

清明是暮春时节的开始,如今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了,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也要及时调整。这段时间我在购买食材时,也没少“踩坑”,所以今天便想要跟大家总结分享一些经验,清明后,提醒:少吃3菜,少买3果,少喝1汤,不应时令,建议了解,看看有你爱吃的吗~



少吃3菜

土豆

土豆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薯类蔬菜,其以耐保存而著称,是很多家庭的必备。同时其吃法多样,凉拌,热炒,炖菜,清蒸,煎炸等,无论何种做法,味道都不会令人失望。不过土豆也有时令季节,一般来说在夏天和秋天可以种植两季,而眼下正是不应季的时候。虽然市面上很多,但是这个季节的土豆都经过了长时间的保存,很多都已经开始发芽了,这也就意味着其内部的营养已经流失了较多,当然口感也比较差。而且往往外边看起来光滑无损,但内部已经发黑了。这个季节的土豆不算便宜,一块就要一两块,所以说清明以后还是少吃吧。



萝卜

与土豆类似,萝卜也是十分耐存放,然而其时令季节是秋天,保存到现在,其中的水分已经流失大半。切开后,总能看到内部已经变干了,要么就是已经空心了。而萝卜吃的就是个水润,人们图的就是降火,而现在的萝卜不再水灵了,吃起来也没有什么味道,所以还是少吃吧。



荠菜

除了我们生活中的主流蔬菜之外,春天所品尝的“春菜”也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荠菜。其是“报春的使者”,也就是说其在春天最早蓬勃生长,所以品尝荠菜是在早春时节,那个时候最嫩最鲜。而如今已经是暮春了,此时的荠菜已经开启了疯长的模式,大部分都开花结子了,口感不嫩,纤维老化,而且其中的草酸也会积攒得比较多。所以说清明以后,荠菜就不要再吃了。可以抓紧尝尝香椿,榆钱,蒲公英。



不买3果

前几天嗓子不太舒服,想着买上几个梨,煮点水喝。没多买,挑了4个,表面看起来色泽金黄,不过掂在手里其实明显不如冬天的时候有分量。回家切开后,里边本应该是雪白的,然而已经发黄发黑了。而且即使没有发黑,里边的果肉也比较干了,嚼起来水分少,也没有什么甜味儿了。所以说这个时节的梨要少买了。尤其是鸭梨,雪花梨,这种个头大的,水分也就更容易流失。



橘子橙子一类的

橘橙一类是个大家庭,其中有很多的分类,不过无论是哪一类,其最好吃的季节都是在冬季,到了早春还可以吃一段时间的沃柑,耙耙柑。不过到了现在,这些基本都不再适合吃了。想要买到好吃的,一定是看运气。其中的水分大多都已经流失了很多,剥开后便能看到橘子瓣已经干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买了。



甜瓜

如今在水果店里,已经可以看到甜瓜了,这个时节的属于早熟品种,大部分都是大棚种植的。甜瓜一旦成熟后,很不耐放。所以水果摊上的,大多都硬邦邦的,其实是还未熟透。那么这样的甜瓜,吃起来也是一股生涩味儿,几乎没有甜味儿。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买到吃起来特别甜的,但是吃过之后嗓子总有会感觉到齁得慌,这样的可能是被人工处理过的。所以说想吃甜瓜,不妨再等一等,直到在立夏以后再吃。



少喝1汤

煲汤是民间的老传统,不同的季节里人们喜欢煲不同的汤来喝,其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水分,也是滋补身体的一种形式。羊汤是很多人喜欢喝的一种,其以羊肉,羊排,或是羊杂等为材料熬制而成,味道鲜美。天冷的时候喝上一碗,十分暖和。不过在清明以后,天气越来越热了,而这个时候若是再喝羊汤,则意味着热上加热,很容易引起上火。所以说这个时节要少喝羊汤,可以煮些清爽的蔬菜汤,或是豆腐汤来喝,更加舒适养人。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