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晨报

“一个碳基生命体热寂了

也就是说我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最后能做的也就是与诸公辞别

别了,永远地别了!”

近日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副教授毛世桢

生前为自己撰写的讣告

引发关注


在他离世后

其女儿对外发布


从用“碳基生命体热寂”形容自己的死亡

到自称“数学不好”请人计算年龄

从强调与多数人“互为背景”

到“好好过您自己的日子”的嘱托

讣告短短300多字

轻松化解了死亡的沉重感

对于这样的辞别

毛世桢认为这是他最后能做的事情

无论朋友是否在意

他都只能“永远地别了”


从这篇365字的讣告中

不少网友读出了

毛世桢的通透与淡然

有网友感叹

“一个浪漫的人挥别了世界”






据封面新闻报道

4月7日

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处

证实了这篇自拟讣告的真实性

遵照教授遗愿

丧事已从简办理

未举行公开追悼会


▲毛世桢年轻时合唱领唱(图据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公众号)

公开资料显示,毛世桢,曾任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专业指导委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学术委员,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朗诵水平等级考试”专业委员及大纲编委等。主攻语音学与音系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著述有《汉语趣说丛书:汉语语音趣说》、《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测试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等。


4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发布讣告称,毛世桢为人温润如玉,谦逊宽厚;治学严谨求实,融会贯通。一生躬耕教坛,自1982年起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外汉语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原对外汉语学院),数十载如一日,以诲人不倦的师者仁心培育桃李,以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深耕专业领域,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遵照毛世桢生前遗愿,丧事已从简办理。


4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发布了一篇毛世桢的专访故文。

在采访中,毛世桢称自己“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好好吃过苦”,“你们知道印象画派吗?色彩是颜料的叠加,越加越黑,而光的叠加则会越来越明亮,这些都是从吃苦的实验中得来的创作。”不过,他认为“至少自己是平和的”——

“我一直认为,求仁得仁。当然也要讲求战略,就像围棋那样,有一句话是,‘金角银边草肚皮’,也就是说,先布点再去充实,不要操之过急。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其实也就是一个字,静。”


▲毛世桢年轻时的照片(图据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公众号)

他教导年轻一代:“只要觉得还有时间就去学,但切忌浅尝辄止,一辈子一定要有一件东西浸在里面,也一定要尊重自我。”

来源 | 中国青年报综合封面新闻、新民晚报、网友评论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