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共青城市金湖乡五合村,植保无人机在作业。潘 成摄(中经视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在广袤的田野上,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喷洒农药,一辆辆智能拖拉机在翻耕农田,一套套智能灌溉系统在浇灌滋润秧苗,一座座工厂化育秧大棚里,嫩绿的秧苗正在茁壮成长。先进农机的高效精准作业,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为实现到2027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万亿斤的预期目标提供装备支撑。
“机器换人”降本增效
眼下,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全面展开。在安徽望江县漳湖镇中洲村,贾良良正操纵2架植保无人机为小麦喷洒农药,一天作业面积达1300多亩。贾良良介绍,过去使用的背负式喷药机1天最多作业50亩,还存在喷洒不均匀、漏喷、用药多等问题。如今,自家3架无人机以及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也为周边农户提供小麦、水稻、油菜飞播及田间管理等服务,一年服务面积达到七八万亩。无人机飞播、喷洒农药比人工均匀,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现代农机为粮食稳产丰产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5%,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5%,基本实现了“机器换人”。农业农村部预计,今春全国将投入各型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以及播种机、水稻育插秧机具等农机装备超2000万台(套),其中深耕深松整地机具达280万台(套)以上,高性能播种机、高速插秧机等提单产机具为110万台(套)以上,能够保障正常生产作业需要。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李伟国表示,在春耕生产中,农业机械装备拥有量持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将确保春耕农机作业在最佳农时适宜期内完成。自动驾驶拖拉机、北斗导航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科技农机设备的应用更加普及,大大提高了作业精度和效率。
农机手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需要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新农人”,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会组织各地广泛开展农机作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好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派出农机化技术骨干、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提升作业质量。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确保农机用油不断档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农机作业用油保障,已与中石油、中石化对接2025年农机用油优先优惠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全年落实农机加油不低于3%的优惠幅度,开设农机加油保供站点和农机加油绿色通道,利用好送油车辆资源大力组织开展“送油下乡”和“送油到田”服务,确保农机作业顺利高效开展。
智慧播种提升品质
“无人机、智能农机等现代农机的推广应用,可以为粮食单产和品质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河北定州市鑫久农业机械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司占欣说,公司流转经营1000多亩耕地,托管2万多亩耕地,现在正忙着为冬小麦春管春灌施肥。以前使用普通式条播机种冬小麦,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稀密均匀度低等情况,使冬小麦分蘖受到影响,一亩地冬小麦成穗35万穗左右。现在使用新型复合条播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一亩地冬小麦成穗40万穗左右,平均亩产提升15%左右。
今年要实现粮食产量预期目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提升粮食单产是主攻方向。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强化单产提升机械化支撑,分区域分品种加力推广高性能农机装备,在东北地区重点推广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等机具;在南方稻区重点推广集中育秧设施装备、高速插秧机、有序抛秧机等机具;在长江流域等地区重点推广油菜精量播种机、密植移栽机、低损收获机等机具;在山东等黄淮海地区重点推广指夹式、气力式精量播种机和小麦驱动靶复式条播机等机具。
“良机还需要与良田、良种、良技、良法深度融合,把增产的技术集成起来,才能促进单产提升。”四川广汉市南丰镇阳关村新协和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雷国刚说,四川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丘陵山区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提升农机作业水平;推广耐密、抗倒、宜机的优良品种,合理增加密度;推广水肥一体、“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
李伟国表示,现代农机装备作业效率高,能够确保在最佳农时适宜期内完成播种、收获等农业作业,从而确保了作物的最佳生育期,在时间上为作物高产高质赢得了先机。现代农机装备往往与先进农艺技术相配套,加速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标准化。智能化耕种、精量播种、变量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作物单产,还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高。高性能耕种机械、智能灌溉系统、高效收获机械等的广泛应用,不仅为高产专用小麦、高蛋白大豆、高品质水稻等优质品种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装备技术基础,也为生产过程中减少产品损失浪费和品质保障提供了支撑。比如,我国小麦收获机械的损失率一般都控制在2.5%以下,人工收获的损失率可能要达10%左右。
政策引导应用普及
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机更新换代也在加快。先进高端农机价格高、补贴低,影响农民购机积极性。去年,随着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措施落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使用先进适用农机的积极性。“以前农民购买1台六行插秧机,有3万元左右的购置与应用补贴,去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再叠加报废更新补贴,合计补贴近5万元。”雷国刚说。
李伟国表示,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为春耕农机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施方式为“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重点支持高性能播种机、智能高速插秧机有助于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急需、农机装备补短板、农业其他领域发展急需等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机更新换代加快,“以大代小”成为主流。今年农机报废更新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政策升级迭代,精准对接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需求。当前政策组合拳着力破解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在存量优化与增量提质间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农机化水平不断取得突破,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刘慧)
(责任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