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就像一场热闹的集市,国产品牌突然之间成了宠儿。

仅仅四年时间,市场份额就飙升了18%,成功占据了半壁江山。



打开抖音的彩妆销售排行榜,前几名几乎全被国货占据,

只剩下兰蔻还在苦苦支撑。这一切的背后,

离不开国货在品质、价格和文化上的三重发力,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



再看看曾经风光无限的蜜丝佛陀,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却大不如前。

当年它高高在上,只有中产阶级才消费得起,

而现在却被国货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



其实,国货的品质早已今非昔比。过去提到国货彩妆,

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觉得便宜没好货。但现在不同了,

比如某款国货眼影盘,采用了进口硅粉技术,手感顺滑无比,

完全可以媲美欧美高端品牌。



还有一款唇釉,原料直接与国际大牌共享供应商,

涂上去显色持久,连挑剔的欧美美妆博主都赞不绝口。

更有一款产品凭借独特的专利技术,能让妆容保持一整天不脱妆,

甚至连好莱坞电影的化妆师都将其列为必备品。国货正是靠实力一步步逆袭。



价格方面更是国货的一大杀手锏。同样一支口红,

国际品牌卖200块,而国货只需80块。



国货之所以能如此强势,是因为省去了支付给外国中间商的大笔费用。

通过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国货品牌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

节省下来的钱要么回馈用户,要么投入研发,性价比极高,让人难以抗拒。



此外,文化牌也打得相当漂亮。国货品牌开始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例如某品牌将自家产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仅三天便销售一空。

一款锦鲤主题的眼影盘更是火到了国外,

不仅受到日本年轻人的追捧,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也掀起热潮。



这种充满民族特色的创意设计,既打动了国内消费者,

也让国外消费者感到新奇,助力国货逐步站稳脚跟。

国货风生水起的同时,外资品牌却显得门庭冷落。

不少品牌纷纷退出中国市场,只剩下屈臣氏仍在坚守。



曾经备受青睐的贝玲妃,

也宣布退出电商平台,甚至关闭了自己的旗舰店。

直到2025年初,作为彩妆界元老的蜜丝佛陀也撑不住了,宣布线上店铺暂停营业。

这些昔日辉煌的品牌,如今在中国市场仿佛被遗忘的老朋友。



这些国际品牌的困境大致相同。

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可它们反应迟缓,总是用旧方法应对新需求。

本土化策略也做得一团糟,把国外那一套搬到中国,完全不符合国情。



在营销方面,国货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短视频迅速走红,

而国际品牌依然依赖电视广告和明星代言,早已无法吸引年轻一代。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直播带货成为主流,消费者可以直观了解产品效果,

国货抓住了这一波红利,而国际品牌却慢了一拍。



再加上现在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

那些动辄几百块的国际品牌吸引力逐渐下降。

说起蜜丝佛陀,这可是彩妆界的“开山鼻祖”,

1909年诞生于美国,凭借发明第一支棒状睫毛膏和第一款唇彩,

成为好莱坞明星的最爱。



被宝洁收购后,借助大公司的资源,

其名声传遍全球,高端彩妆的地位得以确立。



然而进入中国市场后,它的道路并不平坦。首次尝试时,

直接定位高端市场,一盘粉底售价近600元,要知道这是20年前的事,

消费者自然不买账,一年后便草草收场。



后来卷土重来,代理商调整策略,主攻二三线城市,

价格降至200至400元,但质量依旧出色。

这一招果然奏效,从2009年到2014年,业务逐年增长,

增速高达64%,专柜数量达到760家。



2015年天猫618期间,蜜丝佛陀销售额突破12亿,稳居彩妆榜首。

好景不长,2017年宝洁将其转手出售,

新东家接手后收回代理权自行管理,品牌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2023年,抖音直播间人气低迷,

观看人数从50万骤降至不到2万,天猫排名跌至50名之外。

这次失败并非运气问题,而是自身未能与时俱进。

研发速度过于缓慢,国货每年推出数十款新品,

而它三年才开发出12款产品,就连招牌粉底五年都没更新配方,消费者早已失去兴趣。



供应链也成为拖累因素,国货库存周转只需21天,

它却仍沿用90天的传统模式。去年双十一就闹过笑话,

因备货不足导致整整断货17天,直播间观众怨声载道。

外部压力也不容忽视。国货品牌通过抖音、小红书与年轻人打成一片,

而它却错失良机,抖音账号自2024年3月起便停止更新。



新东家接手后,产品种类从258个削减至153个,

专柜数量大幅缩减,市场声音渐趋微弱。

与国货相比,动作迟缓、策略单一,蜜丝佛陀自然被挤到边缘位置。

消费者的偏好也在悄然改变。



过去很多人盲目追求国际品牌,认为贵的就是好的。

如今,年轻一代更看重实用性和性价比。

调查显示,六成90后女性愿意尝试国货,认为物美价廉。

通过社交媒体查看评价和测评,购买前心中已有定数。



国货还巧妙地抓住了文化这条主线。融入非遗元素和传统图案的设计,

让消费者使用时充满自豪感。国际品牌的老故事渐渐失去吸引力,

甚至有人觉得它们“过时”。

从追逐国际大牌到支持国货,消费者的心态发生了转变,购物选择也随之改变。



未来几年,这个市场注定还会发生更多变化。数字化进程将不断加速,

如利用人工智能试妆、定制个性化产品,让每位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情感共鸣,品牌能否讲出动人的故事,将成为销售的关键。



国际品牌若想重新崛起,必须学会适应本地市场,加快供应链效率,深耕电商领域。

国货则应放眼国际市场,尝试高端路线,避免陷入低价竞争。

这一次的变化,无疑是向国际品牌发出的警告:在中国市场混下去并不容易。



国货彩妆近年来凭借品质和文化双轮驱动,

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还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紧跟潮流、快速行动的品牌才能立足,稍有迟疑便可能被淘汰。

参考信息:新京报:蜜丝佛陀两家线上旗舰店暂停营业,母公司科蒂大众美妆业务疲软北京商报:蜜丝佛陀线上暂停营业 “彩妆鼻祖”等待翻身南方都市报:一店铺“暂停营业”!知名品牌公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