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一帆 徐晓芳 马子鉴

日本化妆品百年发展中经济与需求演替伴随前行,80年代前经济高增加速行业扩容,80年代后行业降速、需求特征孕育结构性机遇,其中:①产品价格分化,高端需求长期平稳,大众品性价比提升催生功效妆品;②渠道受性价比驱动演变,药妆店以药带货实现低价胜出。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环境与日本1980s后存在一定相似性,市场规模同样进入稳增长阶段,且在消费者偏好、产品定位端表现出与日本相似的性价比、功效护肤特征。但我国化妆品市场格局与日本存在显著差异,头部市场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而国货品牌更加匹配当前消费者对质价比、功效护肤的需求,有望在竞争格局维度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投资逻辑。

本篇报告通过复盘日本化妆品行业百年发展史,镜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对比产品、渠道、格局多维度的行业特征,寻找在增速换挡后的结构性机遇。

具体来看,日本化妆品百年发展中经济与需求演替伴随前行,80年代前经济高增加速行业扩容,80年代后行业规模降速、需求特征孕育结构性机遇,其中:①产品价格分化,高端需求长期平稳,大众品性价比提升催生功效妆品;②渠道受性价比驱动演变,药妆店以药带货实现低价胜出。

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环境与日本1980s后存在一定相似性,市场规模同样进入稳增长阶段,且在消费者偏好、产品定位端表现出与日本相似的性价比、功效护肤特征。但我国化妆品市场格局与日本存在显著差异,头部市场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而国货品牌更加匹配当前消费者对质价比、功效护肤的需求,有望在竞争格局维度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日妆复盘:日本化妆品历经百年发展,经济与需求演替伴随前行。

日妆萌芽于19世纪末,起步于50年代初,伴随日本经济发展和需求演变,历经逾百年,其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


①1950前,日妆龙头成立,行业规模在二战后快速扩容;


②1950-1980,经济高增推动消费力提升,根据JCIA,日本妆品支出占比提至8%,行业规模随之高成长、CAGR+16%;


③1980-1995,经济泡沫化推升悦己需求,根据JCIA,日本妆品支出占比提至9.5%,行业规模高基数下平稳扩容;



④1995-2015,泡沫破裂引发通缩、家庭消费下降,妆品悦己属性演化为需求粘性,妆品家庭支出额和行业规模保持平稳;


⑤2015后,旅游人口增量、本土企业出海,外部因素推动行业规模实现新增长。



▍特征总结:产品和渠道孕育结构性机遇,格局趋向分散。

1)产品:①价格:根据POLA文化研究院,日妆价格上大众和高端分化,其中大众(中产)客群月消费2~3千日元、消费力波动影响大,在泡沫化时向>5千日元升级、在通缩时缩减至1~2千日元;而高端客群月消费维持>5千日元,在衰退时需求平稳。②品类:护肤类受益于需求粘性长期稳增,根据JCIA,1962~2015年出货额CAGR +6.2%,而彩妆和护发类受消费力和需求影响大;同时基础型产品长期稳健,护肤中化妆水、彩妆中粉底受益。③功效:健康诉求+高性价比+鲜明独特的宣传点,供需共振下成长为日妆中最突出的细分赛道。



2)渠道:根据妆业周刊数据,早期流通限制时化妆品店占比>50%,伴随大盘降速和需求多元化,便捷/性价比渠道兴起。其中,药妆店以药品高利润推动食品/杂百降价引流,依靠性价比优势快速成长,成为日妆大盘平稳期的增量机遇。



3)格局:根据妆业周刊/欧睿,行业成熟后,渠道和产品需求分化吸引新晋企业加入,竞争加剧使日妆公司集中度持续下行。同时企业聚焦核心品牌以提高经营效率,推动头部和长尾品牌份额下滑、排名10~50位腰部品牌份额提升。


▍我国借鉴:相似的经济大背景孕育相近的消费者偏好,但渠道、格局的差异更有利于国货品牌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大背景与日本1980s后存在一定相似性,化妆品行业进入稳发展阶段。


1)相似的需求特质:在消费者偏好和产品定位方面,中国化妆品行业表现出与日本市场阶段三-四相似的特征,消费者在品质升级的基础上追求性价比,产品定位方面也出现了价格分化的趋势,据欧睿,功效护肤市场规模在2014-2023年间CAGR +21.7%,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


2)不同的竞争格局:日本化妆品市场长期由本土龙头主导,据《资生堂百年史》(资生堂株式会社),资生堂早在1970年就达到48%市占率;中国化妆品市场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仅个别国货品牌上榜Top 10。在此背景下,日本化妆品市场在行业发展阶段三-阶段四出现集中度下滑、头部品牌承压;而国货品牌已在大众护肤、彩妆市场验证其产品力、渠道力优势,也更加匹配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质价比、功效护肤的需求,或更受益于大环境变化。



此外,日妆在深耕本土的同时布局海外,逐步迈向全球化发展路径、打开增量市场;近年来,部分中国化妆品企业也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开始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


▍风险因素:

可选消费受居民消费力影响较大;本土品牌产品力、品牌力提升不及预期;行业更新迭代快,公司、品牌或产品或有一定生命周期;新产品销量或不达预期,品牌矩阵建设仍任重道远;营销渠道发生重大变革;品牌声誉风险;电商平台销售集中的风险;参考的数据库样本局限导致结论有偏差。

▍投资策略:

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环境与日本1980s后存在一定相似性,市场规模同样进入稳增长阶段,且在消费者偏好、产品定位端表现出与日本相似的性价比、功效护肤特征。但我国化妆品市场格局与日本存在显著差异,头部市场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国货品牌更加匹配当前消费者对质价比、功效护肤的需求,有望在竞争格局维度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4月16日发布的《美妆与商业行业日本化妆品行业复盘专题—复盘日妆百年:繁简间兴替,聚散间迁移》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