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吃过药,肯定就见过处方上医生写的“天书”。医生书写潦草的问题由来已久,自从互联网普及后,都不知道被网友吐槽过多少遍了。
时至今日,这问题其实还没有解决,只不过现在出现了电子处方,原来的问题给遮挡住了。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过去大众对医生的天书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
如今,在继续吐槽的同时,还有人给医生的书写方式找到了合理的借口,说医生这种是专门的书写格式。
问题就来了,医生的潦草处方真的是特有的书写格式吗?这样书写的背后还有哪些具体的原因呢?
潦草书写,由来已久
不去统计前互联网时代的情况,就从十几年前网络逐渐普及时说起,还在2011年的时候,网上就有大量吐槽处方看不懂的讨论了。
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不过借助电脑,大众对医生的吐槽声音一点也不弱,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懂医生的处方,关键是这些像天书一样的书写格式,还带有医生强烈的个人风格。
于是,大众普遍认为,这应该是医务人员之间的一种密语。只要把处方拿给药剂师,不管处方上写的东西多么的无法辨认,药剂师似乎都能看出来。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情况,也有个别的处方,就连药剂师也看不懂,甚至拿给其他医生也看不懂。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真实案例的。
2012年,一个两岁的儿童因为生病被父母带到某儿童医院就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儿童不幸去世。
儿童的父母认为在治疗上医院存在明显的过错,后来就把医院以及主治医生都告上了法院。审理期间,父母将病历以及处方材料都交给了法院。
接下来就出现了十分尴尬的一幕,由于处方书写得十分潦草,根本分辨不出来写的是什么,所以在证据层面也就无法确认儿童的死亡因果关系。
为了搞清楚处方上究竟写的是什么,法院后来花了大量的时间找了专业的人士进行鉴别和鉴定,但最终还是未能识别出来。
这起案例的奇葩之处就在于,书写潦草在医生群体之间确实是事实。最关键的是,也不存在网上所说的,医生群体中有一种统一书写方式的情况。
因为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的话,法院在找人鉴别鉴定的时候,就应该能够认出来处方上究竟写的是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网友就将这种“天书”,称之为“医生体”。因为不光国内医生存在书写潦草的情况,国外医生也有类似的毛病。
美国:七千冤魂死于鬼画符
时间回到2000年的美国,一位心绞痛患者找到医生就诊,原本就是一个普通的病例,医生也给这位患者开了药。
可接下来的情况就完全超出控制了,患者拿着处方找到药剂师开药,药剂师居然看不懂医生天马行空的书写,接下来药剂师也没有向医生进行药物的确认。
他把治疗心绞痛的药误认为是降压药,让患者拿去吃了。患者也没有半点疑问,回去吃完药之后,就心脏病发作死亡了。
这起误诊事件又能证明,哪怕是在同一家医院,药剂师也不一定认得出医生的笔迹。法院最终判定,主治医师和药剂师负有责任。
根据此前的一项统计显示,在美国,每年至少有4万人死于各类误诊误治,其中有7000人就是由于医生书写潦草直接导致的。
可见,看不出医生写的是什么,这是不分国界的。而且在国外,医生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统一书写格式。
比如在俄罗斯,有的网友就把医生书写的处方晒在了网上,完全看不出来究竟是字母还是什么符号,大家都调侃这是医生手绘的心电图。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众内心都有一个疑问,既然医生群体中不存在统一的书写格式,那这种独特的潦草方式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种解释:患者在乎自身健康
为了研究医生特有的书写方式,美国和英国的两个学者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找来了209名医务工作者,既包括医生,也包括医院的一些后勤人员。
根据研究者的设计,让这些人在10秒内写下一句话,然后研究者对书写者的笔迹进行了鉴定。
鉴定的结果是,医生的书写字迹并没有比其他人更潦草。研究人员于是进一步推断,之所以大众觉得医生写得更潦草,那是由于患者在就医的时候更加看重身体的风险隐患。
于是,人的潜意识就担心看不清医生开的处方。由于担心看错,所以人的内心深处就提高了对字迹辨别的期待。
换句话说,大众之所以觉得医生书写的潦草,仅仅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在就诊看病的情况下,这种心理活动更加活跃。
这项研究确实可以解释得通,但是还是有医生确实写的就十分潦草。尤其是在国内,患者以及其他人都能明显看出来,医生写的根本就不是汉字,这种情况又该怎么解释呢?
存在一部分拉丁文缩写
近年来,围绕医生字体的讨论,有的观点始终认为那是医生群体中一种特殊的书写格式,而且还有人拿出了相关的证据。
有网友翻找出了一本台湾省医学界编写的老书《医学处方缩写词汇》。根据书上的描述,确实一些像天书的符号就是汉字的代替写法,而这种符号其实是拉丁文的缩写方式。
不过当这个观点推出以后,也有人专门询问过大陆这边的医生以及医学生,很多人都表示他们没有接触过这种东西,也没有专门学习过。
再者,拉丁文缩写的观点2011年之前还没有出现,是最近几年在网上讨论中才出现的,这就说明该解释也比较牵强。
不排除有些符号确实相同,但大多数医生书写潦草,明显有自己的一套书写体系,由于实在找不到原因,各种阴谋论就出现了。
最常见的两种解释
长久以来,大众相信的一种解释是,很多医生,尤其是独自开诊所的医生,他们故意把处方写成天书,患者看不懂,不能自行去药店买药,最终只能在医生这里购买。
换句话说,很多人相信医生之所以这么书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治病方法,同时也是为了赚患者更多的钱。
另外一种说法是,医生故意这么写,可以对医生进行必要的保护,避免患者过度对医生问东问西,从而降低对治疗的干扰。
在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相信这两种说法的。不过医生群体肯定不认可这种解释。
医生群体自己的解释是,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紧张,每名医生每天看诊的患者很多,时间有限,所以就把处方写的很潦草。
渐渐的,这种书写习惯在医生群体中就流传开来,进而就变成一种特殊的书写方式。这确实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因,但其实还存在别的因素。
医生会用简称和混写法
医生是专业人士,不管是疾病还是药物,在他们的认知系统内都存在简称和中英混写方式。比方说慢性支气管炎,很多医生为了书写方便,都会写成慢支。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种简称写法勉强还能看得懂,但是如果医生采用了中英文混写的方式,作为外行的患者来说,就彻底看不懂了。
比如SLE,如果不让你去查询,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是红斑狼疮病的英文缩写方式。类似的情况在医学层面比比皆是,尤其是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的时候,如果用全称书写,方式太过于复杂,用简称或者是英文混写的方式就相对简便多了。
如果再涉及到药名,尤其是西药药名,由于这些药名中文名字很长很复杂,医生在书写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用缩写以及混写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处方上的各种符号以及英文字母,外行要是能看懂才是真见鬼了。比如几种抗生素的书写方式,画几道不同的波浪线,外行看着都一样,但医生眼里就是不同的药。
因此,综合来看,医生的书写既有时间紧、写的潦草的原因,也有医生经常使用代称缩写和混写的原因,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外行看不懂的天书。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书写方式并不是绝对统一的,只不过是医生长期工作,形成了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格式。
就比如有些处方,除了医生自己,其他医生都看不懂。甚至有些处方放的时间稍微久一点,医生自己都看不懂了。
这就说明,书写潦草的问题始终有医生强烈的个人风格,而且个人风格要远远大于约定俗成的格式。
结语
随着电子处方的普及,医生也渐渐放弃了手写处方,所以看不懂的天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历史。偶尔在一些诊所,有的医生还保留写处方的习惯。
在国家层面,还在2010年的时候,相关部门曾经专门出台过《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虽然对书写方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医生群体中间,“处方天书”还是层出不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医生体也算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特色了。